第144章(第2/2页)

长安大军来汉中的第一日,张鲁心里发慌。

长安大军来汉中的第二日,张鲁就动起了歪心思。

当初他在汉中扳着手指头数,怎么都不见大军前来,直到凉州平定羌人的消息传出来,他才知道自己又被小皇帝摆了一道。这下子张鲁心中更慌了,如果小皇帝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大军先去平定凉州,那为什么还要见他说要从汉中借道?大军直接从凉州南下,便可直入益州,前往州府。大军偏偏要绕一圈,从凉州,经沔阳来到汉中郡,其中意思当真可怖。

张鲁一颗心七上八下,既觉得小皇帝心怀不轨,又本能地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毕竟,他想要一口吃下二十万大军,也是万万不能的。便是在这等心思下,张鲁注意到了大军中不同寻常的降人士卒。

朝廷大军在凉州换了一批人,留了四万长安兵在凉州,却带走了凉州的精兵,分编到各部,一同来了汉中。

这些新编入的凉州兵,从外表就能看出明显不同来,高鼻深目,体型壮硕,其中约有半数的人,连汉话都说不利索,况且是兵败后临时加入的,更谈不上忠诚。

张鲁心知这是机会,便派了手下的祭酒,安排了人往这些羌人降兵之中去探听消息,寻找可趁之机。

探听消息最好的时机,就是士卒埋锅造饭之时。

新编入的羌人降兵,七八人一组,由一位在长安数年的羌人兵长带领。这些老羌人兵长,一部分是跟随董卓东入洛阳,后来又跟随李傕、郭汜,在后者被杀后,归顺了朝廷,已在三辅之地安居三五年,多数已经成亲,有的连孩子都有了。还有一部分则是跟随吕布征战的并州人士,虽然也是羌人,但属于东羌,后来吕布杀王允逃出长安,没能带走这些兵马,便都留在了长安城中,这部分东羌归降的士卒,装备精良,体格健硕,多为精贵的骑兵,言谈举止已经与汉人无异。

一时羹饭煮好,众士卒吃饭聊天,就听那老羌人兵长道:“你们都跟着我,只要能活着回长安,还有好日子等着你们。前阵子朝廷平定了南阳,已经找了一批士卒前去屯田,我原来的伙伴就在其中,据说分得十亩良田。南阳气候又比长安暖和,比咱们凉州更是暖和,收成也好……”

新羌人降兵用还不利落的汉话问道:“他在南阳,你怎么知道?”

“写信啊。”老羌人兵长道:“他是家中大儿子,写信给家中老母,我们是邻居,自然也听说了。”

新羌人降兵又问道:“那他的老母亲呢?”

“跟着长安的小儿子过呗。”老羌人兵长叹了口气,“这也是没有办法的。长安到南阳,虽然路途不算很远,但对于老人来说还是艰难。朝廷迁徙民众,在路途上,又难以等待老弱……”

新羌人降兵们沉默听着。

半响,新羌人降兵中有个少年,望着不远处披甲走过的骑兵,目露艳羡之色,用羌人的话说道:“我要是也能做骑兵就好了。”什么分田地,养老母的事情,离他还太遥远了。

老羌人兵长眼睛一亮,拍拍自己脑袋,上面下了命令要做好这些新人的“思想工作”,他从前只顾着说朝廷分田的事情,倒是忘了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做一名勇猛精贵的骑兵更有吸引力呢?他调转话头,说起军中选拔骑兵的制度来。

一众新羌人降兵这下果然聚精会神听起来。

来探听消息的祭酒们无功而返,回到师君张鲁面前,臊眉耷眼道:“策反羌人降兵之事,恐怕难成……”

张鲁心中那慌乱的鼓点声又激烈起来。

请神容易送神难,他该如何才能送走这近二十万长安大军啊?

张鲁又恨又急,若他真通鬼神之道,头一件事儿是咒死益州刘璋,次一件事儿就是咒死长安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