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世界编号:1(第2/2页)

郑照抬头看向她,她也看向郑照,似乎心中有主意,却不准备告诉他。

“三哥哥,你是江海客,妹妹我的怨月愁烟,不要沾身啦,”郑蔷扶了下云鬓歪斜的金钗,手腕如白玉,她垂下翠袖,转换了话题,“差忘记问了,我来临清的一路上都听见有人谈起你,三哥哥有如此盛名是何种感受?”

“还好。”郑照想了想,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于他确实没多大影响。

人们好奇他的一切,或是善意或是恶意的揣测他一举一动,口水横飞,唾沫四溅,甚至彼此争执,恶语相向。可人们在谈论他的时候,他还是他自己。

这晚,郑照就留宿在了郑炼的家宅。

什香面,烧焖子,托板豆腐,八宝布袋鸡,平湖起了一大早就去外面买吃食,然后送到厨房去,只为了少爷醒来能吃热乎的。他本来以为翠安觅夏这些丫鬟没跟来,无人叫起床,少爷得一觉睡到下午去,谁知道他刚把吃食送到厨房,回来就看见少爷披衣起身了。

“都买到了?”郑照闻了闻味道。

平湖道:“除了揪头包和下凡肉,其余的都买到了。”

“摆上吧。”郑照吩咐了一句就回房中洗漱了,丫鬟们伺候他换好衣服,临走前也都回头往食盒里瞅。他笑道:“买得多,你们也一起吃吧。”

运河往北走,最大的抄关就在临清,南来北往的船只把大梁各地的美食都带到了临清,临清人也在用自己口味改变着这些美食。什香面鲜美滑爽,烧焖子软韧有嚼劲,豆腐颤悠悠水汪汪,鸡肉软烂香酥。

用过了饭,郑照问道:“姨娘觉得宅子如何?要不是习惯的话,你下午去问问之前我们在临清住的宅子作价几何,能买就买下来。”

他一放下筷子,丫鬟小厮也都放下筷子。

平湖回道:“奶奶还没传信过来,想来应该是满意的。早上仰止堂着人送了封信,余小相公给少爷的。”

郑照把信拿过来看了看,余光笃已经外放到河南了,今年八月赴任,他先赶着回苏州成亲。信中都是他对赴任的忐忑,和对要娶盐商之女的纠结。亲早就定下了,两家媒妁之言,余光笃也没打算悔婚,但扬州盐商知道了他当上了进士,把他未来的妻子换成了另一个女儿,他父亲也同意了。据说这个新妻子知书达理,比之前只会打算盘的好,更适合当官太太。

这是成亲又不是买卖,哪有不适合在商家换货的道理?

余光笃气不过,但也不敢反抗父亲,只是对那个打得一手好算盘还能查账本的女子念念不忘。

信的后半部分则是卫昀恒的近况,在翰林院编书,挺安稳的。四月初的时候,翰林院突然起火,烧掉了不少文典案牍,甚至还有他编撰书籍的稿卷。而后的几日,卫昀恒便查到是有人故意纵火,想掩盖庶吉士舞弊的事情,得到了首辅的赏识,据说皇上也问询过一次。

余光笃似乎怕三人分隔几地后就生分了,把信写得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末尾还说,请郑兄务必回信,有仰止堂分号的地方就可以送信。

郑照看完信突然有些唏嘘,一段时光转瞬而逝了,一群人也天涯零落。他起身走到书房回信,提笔落字百余言,然后让平湖送去仰止堂,转交给余光笃。没什么好说的,不过衣食住行又画了驴子。

写完信笺,与郑炼和郑蔷告别,他跟着平湖回到刚买的宅子里。

拂娘又置办了一堆家什,似乎有了沧州那一折腾,她对漂泊落脚也习惯了,也没跟他念念不断的抱怨,也许是听她抱怨的醇娘也不在身边了。

“照哥儿,你身量是不是又长了些,今儿先别出门去耍,我让当湖去找个裁缝铺子,给你量量身裁些衣服,”

拂娘抽空看了他一眼,随即就又找出了点事情做。

总归不是要自己裁衣服了,郑照点点头,“好,我明日再看五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