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我上我不行(第5/6页)

霍去病待霍光极好。

但霍去病死的太早,还没有来得及给霍光铺路。

霍光能最终成势,霍去病的因素占三分,他自己的因素占七分。

在霍去病死后,霍光在汉武帝身旁当差,沉稳得体,言语得当,举止分寸犹如计量般精准。

这并不是在夸大,有史书记载,霍光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

意思是说,霍光每次出入宫门,上下殿阶,停走都有固定的位置,每次落步连尺寸都不差。

而做到这一点的时候,霍光才十几岁。

有些牛逼的人从来都不是大器晚成,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很牛逼了。

汉武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喜怒无常的皇帝,在汉武帝的治下,丞相更迭的速度几乎冠绝历代,很少有大臣能够和汉武帝善始善终。

霍光做到了。

霍光从十几岁开始为汉武帝服务,陪伴了汉武帝的整个后半生,三十年的朝夕相处,霍光没有做过一件让武帝批评的事。

一件都没有。

想想在现实生活中,谁能做到三十年一次错误都不犯?

更何况面对的还是汉武帝这样出了名的难伺候的上司。

但是霍光就做到了。

他创造了一个记录——汉武帝时期平安无事的超长待机第一人。

霍光的谨慎和能干,最终打动了汉武帝,让霍光成为了汉武帝亲封的第一辅政大臣。

其后,便是霍光从一个秘书彻底走向前台,执掌大汉帝国的历史了。

汉武帝在武功一道上彪炳千秋,但是在文治方面说一塌糊涂都不算过分。汉武一朝,百姓的幸福指数是很低的,经济几乎宣告崩溃。

在汉武帝刚刚驾崩后,蜀地就有22邑三万户扯旗造反。积攒了几十年的民怨,让大汉帝国那时已经外强中干,甚至可以说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毕竟,好战必危。

而霍光作为这个庞大帝国的掌舵人,接了汉武帝这个烂摊子,不仅没有带领大汉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反而带领大汉平稳过渡,几乎消弭了汉武帝时期所留下的那些负面影响。

更不用说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霍光还顺道镇压了汉武帝留下的其他的托孤大臣,甚至还顺手废了一个皇帝。

了解了霍光的这些资料后,就能明白这个权臣到底有多么恐怖。

霍光就像是一个机器人,精准、高效、谨慎,从不犯错。

面对这样一个对手,你只有比他更隐忍,更谨慎,保证自己也不犯错,才有机会战胜他。

一旦被他发现破绽,输的就会是自己。

所以,汉宣帝将霍光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学习他的谨慎,学习他的隐忍,当然,也要学习他的狠辣和决绝。

他还年轻。

他等得起。

只要抛弃帝王的自尊心,今天他失去的,在霍光死后,都将会千百倍的还回来。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历史上汉宣帝面对霍光,唾面自干的事情并非一件两件。

继位后面对霍光的还政试探,全都推辞不受这只是基本操作。

等他皇权稍微稳定后,立马加封霍光一万七千户。

要知道,在汉宣帝加封霍光之前,霍光只有三千户。

汉宣帝直接将他提升成了两万户,大汉有史以来最高。

给了霍光这么大好处之后,汉宣帝想自己也捞点好处,所以他想给自己冤死的爷爷和父亲弄一个谥号和陵园。

汉宣帝他爷爷是被汉武帝废掉的太子,当然,是被冤枉的。

汉宣帝当皇帝了,给亲爹翻案,有理有据,大家都能接受。

但是霍光直接给他打了回去。

然后,给他爷爷的谥号是“戾”。

这是明目张胆的打脸,而且还把皇帝的脸抽肿了。

但汉宣帝屁都没放一个。

戾就戾吧。

霍爷您说啥就是啥。

汉宣帝一直到霍光病重,都没有迫不及待的露出真面目,而是选择了继续隐忍。

当霍光病重后,汉宣帝亲自前往探望,哭的十分伤心。

这场哭戏直接让岳关的帝王之气增加了4点。

霍光上书谢恩,表示希望能在自己的封地中分出三千户,封兄长霍去病的孙子奉车都尉霍山为列侯,以祀奉霍去病的香火。

此时霍光已经随时会死了,汉宣帝理论上现在对霍光动手,朝野上下其实是没有人能够拦住他的。

但是汉宣帝不仅没有对霍光动手,而且还很干脆的准了霍光的奏请。同天,汉宣帝还任命了霍光的长子霍禹为右将军。

等霍光去世后,汉宣帝亲自前往霍光的灵堂祭悼,以帝王规格下葬,谥号为“宣成侯”。

霍光死了,汉宣帝仍然在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