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6/8页)

要在空中做戏,这身手可不得了哇。

所有人紧紧盯住女主演的动作,强光之下,“云端”之上,这漂亮的旦角心中也更为紧张,努力完成每一句台词,只觉得喉咙发紧,舞台经验在告诉她自己嗓音状态不太好。

可是,台下观众的呼声却那样热烈,哄着她做下一个动作,唱得怎么样好像全然不被大家考虑到,只要翻得够好看,只要布景够华丽……

一街之隔的长乐戏园,亦已开场。

面幕随之徐徐拉开,后头是一层纱幕,上有一行泼墨大字,线条宛转,结构充满了说不出的张力,像字更像画。

柔和的舞台灯光就像清晨的薄雾般照下来,一名旦角款款登场。她生着一张芙蓉面,双目漆黑有神,手捧一支墨荷,这容颜一现,就已令观众神魂颠倒了。

正是金雀。

她身上所穿的是褶子,最最常见的便装戏服,只是剪裁上更为飘逸,颜色则抛弃了规范,采用黑白灰三色,加上手里捧的墨荷、点漆双瞳、背后飘逸的墨字,整个人立着,便如水墨画一般,渺然的灯光在她脸上游移,宛若神灵的光辉,带着虚幻之感,叫人不觉噤声,生怕打破这幻境。

金雀扮演的云霄娘娘启唇唱道:“去地三万三,星霜再千年。耀日铺金王母宴,霞云直送不老仙。”

而后,这副水墨画动了,破开一切混沌!

“云霄”袖子一甩,迈步向后,纱幕即向两边展开,露出后头,原来还有几道纱。只见她身轻如羽,步履极捷,沿着一道曲线向后,云雾远山一般的纱幕渐次展开,落于她身后,便如御风飞行时景物向后仙子向前。

那看似平平无奇的褶子,也在她走步之间,衣角随着轻风层层扬起,似乎模糊在跟随着她的光线中,仙气一瞬便更浓了。

直至最后那一层纱幕也展开,现出了最后一道底幕,与几道金色柱子并飞檐反宇,如此一角,即让闳巨华赡的天宫宛然眼前。

灯光的流动,与纱幕的活动,配合灵动的步伐身段,恍惚间就像是所有人随着她驾云的视野在天宫穿梭——景物被抛在身后,而后破开遮蔽,见到了煌煌高耸的凌霄宝殿!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单这一个新排的开场,金雀练了不知多少次,就是因为导演说了,演员的活动轨迹,同样能在无形中影响到观众的心情。

而且,还要与这灯光、纱幕配合上。

由演员这一点,及舞台移动轨迹之线,再到景幕之面,以及所有布景所构成的层次分明之空间,展现出了以景达情,以形带景的效果。

与对面的喧闹截然不同,待金雀这无滑轨之“飞仙”衣袂落下,虽只黑白两色,也不在空中飞,满场亦只觉神仙之气象扑面,心潮不觉就随之涌动,沉醉十分。

如此视觉上的强烈反差,也使得最后那金碧辉煌的凌霄宝殿更惊心动魄。

章鼎湖拍案叫绝,我剧评有了!

《感应随喜记》第一场,自水墨中设色,于黑白间出彩!

……

随着剧情发展,莺歌舞台的神仙帽子能发光,仙人能飞,瀑布还真能落水,魔术一出接着一出,用来体现仙人的法术,甚至有真的白鹿被牵上舞台……

台下是越来越热闹,还有人讨论起机关到底如何做出来,置身其中,仿佛是身在庙会,但不得不说,观众们看得真是不亦乐乎。

而长乐戏园中,除却重要人物登场,唯有每到关节中,才有哄然的叫好声。人人都被这氛围感染了,沉浸其中。

机关一如纪霜雨从前的风格,只在要紧处有,又不失新奇。

譬如这一次,他用上的,是打学校里借来的教学用品,幻灯。改装后,别出心裁地用在舞台上,制造出天人之境,映在舞台上的水波粼粼,使得演员们仿佛置身龙宫海底。

——现今京城最红火的净角应笑侬,正是扮演的东海龙王,除了女主角就数他戏份最多,以威严的扮相、也收获了无数叫好声。

对面用来做飞人的滑轨,在这里,是使得道具晃动,用以表达角色视角与情感。

金雀服装从最初的水墨色,到后头人缘渐渐变好后,也在变化,末尾时穿的已是一身秋香色长裙,宝带绕身,好似华夏工笔画。

剧本稍作改良,在精简提炼情节之外,台词有所不同,警示人心,福祸相依,不同一味讨好观众的吉祥戏,但也不会破坏气氛,看客自品即是,余意绵长。

待到看完,喝彩声都久久不停。

有些观众竟生出一种自豪感:莫非本场看客全都素质极高,好似和演员一起完成了仙宫的氛围制造呢!

也是这个金雀真具神仙气质,搞得平时爱嗑瓜子的人都停下了,直呼为“金仙”。

在场的男士女士显然都齐齐迷上了金雀,直感慨明珠蒙尘,出道多年今日才得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