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我不放心你跟何世安……(第2/4页)

汪恺也吃惊,没料到朝廷派下来的官儿生得这般俊。

听说是晋王,他就更诧异了,忙跪拜行礼。

李珣抬了抬下巴,“你就是汪恺?”

汪恺回道:“正是。”

李珣指了指他,“你上报说淮西弩坊无需自查,没有任何纰漏,可属实?”

汪恺严谨道:“回殿下,弩坊造箭院的数目质量等工艺程序皆有一套完整流程,卑职只需按部就班,严密把控,每月底再清理查验,便不会再出纰漏,故卑职敢狂言淮西弩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李珣赞赏道:“说得好,看来你是认可这套管理制度的。”

汪恺点头,“认可,卑职家中世代皆是军匠出身。家父一生造作军器,除工艺外,也熟知整套流程。若说他是实操者,那卑职就是检验者。这套体系法则由两代人亲验,可以说是非常完整的。”

得到他的认可,李珣非常高兴。

不过光靠嘴巴是不管用的,只有亲自查验,才能见真知。

接下来的几天李珣和同来的官员就弩坊里的兵器进行详查,从制度材料,到工艺,再到质检入库,一系列流程挨着盘查。

事实证明汪恺所言不假,当初由武帝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体系是非常完善的,只要按部就班,严格执行,中间就不会出现纰漏。

汪家用两代人来检验这一体系的可行性,而出现纰漏的莫过于贪与疏忽。

先前宋致远打趣,说这一查下去,说不准还能在老鼠窝里捡到宝。

李珣确实捡到宝了,他觉得汪恺跟秦秉南是一类人,都是执行力极强的人,而且有些迂腐,不擅长机变。

这样的人是适合干实事的人,只要你给他一套准则,他便能在准则内把事情干得漂亮。

两个年轻人就军器话题进行一番剖析。

汪恺家中世代都是干的这个,自然比李珣深入了解得多。而李珣是在战场上厮混的人,论起兵器的厉害之处,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二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些观点能契合,有些观点则相悖,大体上都是能深入沟通交流的。

直到老陈来说夜深时,李珣才问:“什么时辰了?”

老陈:“快要到子时了。”

汪恺起身行礼,“卑职倒把时辰给忘了,殿下早些歇息吧。”

李珣点头,做了个打发的手势。

待汪恺离去后,老陈服侍他洗漱更衣,笑道:“这人倒很讨郎君喜欢。”

李珣:“是个有点意思的人,若淮西查验了没出分毫纰漏,我便让他去给我查诸州作院,顺便再考核整顿其他作坊,一举两得。”

老陈赞许道:“如此一来,郎君要省事得多。”

李珣:“事事亲力而为,我也吃不消。”

在淮西弩坊查了五天,皆如汪恺所说,没出任何纰漏,所有军器严格按照朝廷颁布下来的标准执行,且账目清晰,各方面都井井有条。

李珣很满意。

离开淮西时,他命汪恺把事务暂且交接给副使,随后进京去军器监待命,有其他事要安排他干。

汪恺颇有些诧异。

李珣骑在马背上,说道:“我原本是想来杀鸡儆猴的,没想你还挺有几分能耐。现今各州作院都在自查,你交接好事务便入京待命,到时候朝廷会派人去审查,你若能把这差事替我办好了,军器监的编判职位便给你,你敢不敢接?”

听到这话,汪恺忙跪了下去,“卑职不敢!”

李珣:“我就问你一句,敢不敢接,想不想往上爬?”

汪恺沉默。

李珣又道:“你说你家中世代为军匠,就你一个文人熬出了头,现在我给你指了路,你是愿意继续呆在淮西呢,还是进京谋求更远的出路,全在你的意愿。”

汪恺犹豫半晌,才咬牙道:“卑职敢接!”

李珣居高临下道:“好,我就喜欢有志气的儿郎。你且把事务交接清楚,速速进京待命。”

汪恺:“卑职领命!”

李珣一行人打马而去。

汪恺望着远去的众人,心中不由得升起了热血。

他是不甘心一辈子守在淮西弩坊的,更不愿意像父亲兄长那般长年累月干军匠。

现在晋王给了他出路,只要他有本事去拿,他便能一展抱负。

想到自己日后有可能监管全国的军器质检调派,汪恺整个人都沸腾了。

在李珣回京的途中,林秋曼又接了一件差事。

有时候闲暇她也会监督侄儿侄女的功课,林湘倒是温顺听话,林竞就要费心得多。

林秋曼脾气暴躁,惹得不快时直接提着棍子追着林竞满院子跑。

那孩子正是叛逆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姑侄二人你追我赶,林竞大声嚷嚷,说要被打死了。

周氏忙出来护他,林秋曼火冒三丈道:“你个兔崽子,看我今儿不打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