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归来仍是少年

领航舰队刚抵达后,发现惊喜不只如此。

影子星系的第三颗行星不但大气结构与地球相似,就连板块地形都一模一样。

地表确实有完整生态,但与地球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在太阳系内,奥尔特星云与太阳风共同组成了保护层。

太阳风的主要组成成分为超高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可以部分阻挡与吸收能量性质的宇宙辐射。

但太阳风本身对碳基生命却又有害,幸而行星大气层又能吸收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流。

太阳风与行星大气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地球上早期生命的诞生提供了优渥的前置条件。

但在影子星系中,恒星风的方向受黑洞引力与多重公转的影响,显得十分混乱无序,时不时的甚至会撕裂开孔,从外面透射进入的宇宙背景辐射和黑洞辐射的量不小。

黑洞对外释放的辐射,从产生方式上区分,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黑洞无时无刻不在对外释放的霍金辐射,主要由利用潮汐力逃逸出黑洞的虚粒子转化的实粒子组成。

另一种则是当黑洞成功捕获到宇宙质能,在质能进入视界范围的同时,反向释放出的以X射线为主的纯能量射线,有一定指向性。

如果捕获到的质能总量过大,甚至可能产生伽马射线,以及更可怕的伽马射线暴。

这些能量型的辐射,时而穿越恒星风的遮挡,有一定概率直接照射到影子星系的行星上。

行星大气对纯能量型的辐射遮挡吸收效果较差。

时不时的,当黑洞吸收到质量过大的物质后,如果刚好释放的超强射线指向方位是影子星系,并刚好经过地球之影时,地球之影上总时不时的会出现大面积的生态崩坏。

领航舰队抵达时,地球之影上的生物多样性大约相当于千万年前的地球,也是以碳基生命为主,但生物形态呈现出明显区别。

比如地球之影上的树木便都显得格外矮小,几乎不见五米以上的大树,树叶不是片状,反而十分厚实,呈块状,叶子像果子多过像树叶,并表现出明显的几何结构。

动物的个头也都很小,毛发与皮肤格外厚实。

有些动物带毛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拔了毛却只得土狗大小,皮肤也既坚硬又厚实,基本有鳞甲结构。

既有蓬松高耸的绒毛,又有鳞甲结构,不符合地球生物进化的规则。

但在这地球之影上,倒刚刚合适。

绒毛的表层分子结构形成特殊耦合,形成如同疏水层的反应层,对能量辐射有相当程度的反射效应。

看起来机理上与球型战舰的冻结长须倒有几分相似,但核心原理与功效却天差地别。

皮肤上的鳞甲表面的油膜则会形成特殊构造层,对辐射具备较强吸收和能量转化贮藏效应。

人类并未彻底破坏地球之影上的原有生态,只是暂且在一片大约于100年前被超强伽马射线暴扫荡过,还满是致命辐射残留,几乎寸草不生的大陆上扎根下来。

以领航舰队当时具备的科技水平,改造星系已经不需要从行星的层面慢慢展开,而是直接改造整个星系的总体环境。

领航者用了七十年时间,在影子星系的奥尔特云范围建立了一共九重戴森膜。

九重戴森膜在十分接近的距离叠在一起,又被黑洞引力、第一重与第二重公转运动的离心力、内部的恒星引力、自身结构力交互作用,拉扯成了个震荡的鸡蛋灌饼形状。

自此,影子星系内部环境大变样。

戴森膜对外吸收黑洞持续发散的霍金辐射与间歇性爆发的X、伽马辐射,对内吸收恒星风与光能,电能产量数倍于太阳系,堪比多星系统。

同时,影子星系内部的辐射背景环境又被基本摒除黑洞辐射的影响,变得与太阳系内高度相似,内部与太阳系不同的恒星规则差异被抹平。

九层戴森膜的叠加,对恒星光芒的吸收效率极高,透光率低至0.05的九次方,仅为万亿分之1.95,无限接近于零,这就意味着影子太阳的光芒几乎不对外逸散。

多层叠加的戴森膜对外也具备极强光吸收效应,在宇宙中不再反射出黄色光芒,而是呈墨黑色。

对外吸收光,对内吸得更彻底,导致九重戴森膜构建的行星系几乎与黑洞背景完美的融为一体。

影子星系自此彻底藏进黑洞环境中。

随后人类再革新了戴森膜技术,修建出只单向吸收量子网络信息的第十重戴森膜,防止星系中的信息外泄。

影子星系真正变成了人类的第二家园,同时也是原世界政府与救世的核心驻地,开始快速发展,并逐渐恢复对人类的领导力,尝试将猎户臂文明捏合成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