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求知欲(第2/3页)

“其他部位也同理,比如武器系统。我们在近战武器系统里嵌入雀尾螳螂虾的基因。中程武器里嵌入射炮步甲虫的基因。”

“至于单人的小型飞行器,我们则嵌入蜻蜓……”

话讲到这里,陈锋短暂的愣了一下。

他想起复眼者的蜻蜓战机。

其他人也陆续反应过来。

众人哈哈大笑。

原来如此。

搞研究便是这样,一些明明普通人就能反应过来的看似简单的道理,一旦钻进牛角尖,即便是群体智慧一起开枝散叶,也没那么容易走出来。

或许陈锋提的点子曾有人想到过,但这人手头有一个原方向的小任务,他寻思做完手里的事就往上面打报告,结果等他一回过神,便好几个月过去了。

还有可能本就有某小团队在开发这个方向,但技术能力和资源分配不足,迟迟拿不出成果。

这部分小团队也没能力影响大局。

群体思维陷入盲区困境,反而比个人的思维僵化更难转向。

这种时候,便需要领袖站出来,把其他人从思维困局里强行拽出来。

陈锋担当了这个角色。

被他启发思维后,种植项目组即刻转向,全力投入嵌合式基因架设工作。

陈锋钦点了一名核心项目负责人,江欣怡。

这长发妹子让他印象深刻,她也是个能出奇招的主。

散会后,虚拟会场中人们陆续离开,负责协助主持的董山走了过来。

“陈……陈锋。我个人是这样看的啊。其实我觉得种植项目组现在做的事意义不大,即便你刚才提出来的方向可行,最少也还要几十年。”

“当年谢尔盖尝试将软体动物、微生物、高温细菌与人类等各种生物的基因杂糅进戴森膜的体系里去,也只是完成了初步的设计方案。到最后真正成型,也依然用了很多年。咱们这次再拼,也拿不出可以被你记下来的可行方案。”

陈锋摇了摇头,“我懂你意思。我知道这对这条时间线里的人们不太公平。”

董山摇头,“公平与否无所谓的,我是觉得不如让种植项目组转而去研究一些能出成果,并能被你带走的新技术。”

陈锋:“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重要,那都不是质变。只有质变才真正有价值。我知道这次不可能,但我相信迟早可以。这次能琢磨出多少是多少,我能记多少是多少。结合每条时间线里无数人的努力,我们可以掌握这种本不该属于我们的科技。”

说着,陈锋又拍了拍董老头的肩膀,“学问做得越多,越容易对科学产生神秘的畏惧感,你就是这样。反倒是我这种人,很无知,所以我敢去大胆想象和揣度。在我看来,人类拥有的潜力堪称宇宙奇迹。相信我呗,咱们可以的。”

看着陈锋的身影在会议室里渐渐消失,董老头五味杂陈。

他嗅出味道了。

虽然不知道陈锋的悲观从而来,但老头很清楚,这次陈锋依然没指望能获胜。

但老头心里不怪陈锋的保守。

他很明白这或许就是支撑陈锋的核心理念。

至于人类的宇宙奇迹级潜力,董老头也似有所悟。

在陈锋记忆的上条时间线里,三十一世纪的人类对暗能量和反物质的了解及运用,依然只处在知晓其存在,仿佛能远远看见,但无法真正触摸到的初窥门径的程度。

这条时间线里,我们做到了。

涉粒子炸弹、马斯动力和暗能量黑洞炸弹,都是很实际的运用。

陈锋在这些成果转化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同样不能否认这一千年来所有科研工作者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价值。

正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认准了方向,并盲目自信的往前走着,才能在陈锋抵达之时,提前完成前置科技的开发,并最终一蹴而就的拿出成果。

谢天谢地,我们一开始选的路就是正确的。

因为肯定已达三级文明的复眼者,也依然将暗能量与反物质的运用作为其主要手段。

说来倒也不可思议,早在二十世纪时,前人便已经看到了反物质和暗能量这两大方向。

除了这两大方向之外,还有曲率飞行、量子理论与人工智能等等多个领域。

在得到陈锋的记忆之前,董山也曾时常猜想,睿智的古人到底是如何开动的脑筋,在人类足迹并未真正走出地球时,就看懂了宇宙深处的奥秘。

每念及此,他常顶礼膜拜。

脑子里装着的知识越多,董山对古人的智慧便越惊叹。

那时候的科学家们究竟多有想象力,思维多天马行空,才能完成如此复杂的推算,并且还是正确的。

厚古薄今曾是个贬义词,如今看来,古人的确值得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