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从幼教教材开始(第3/3页)

距离晨练还有一个小时,他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全力以赴的吸收着这些新知识。

一个小时后,他终于学完了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幼教班一学年上册教材《科学》的第一章第一小节。

这节课里讲述了物理、天文、化学和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脱胎自五百年前谢尔盖留下的少儿培养体系。

陈锋开始琢磨,能不能把里面的基础理论提炼出来,等回去之后拿去革新时代。

但很快他就认识到这件事不太可行。

知识体系的颠覆太猛烈,年代跨度太遥远。

如何形容这种感觉?

举个例子。

一个现代人穿越回唐朝,跑去和工部匠人说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距离太阳一亿五千万公里。

别人能听懂?会信吗?

姑且就当信了吧,但这能让唐朝人多种出一粒米吗?

不能。

又或者一个现代人去到牛顿的面前,告诉牛顿光有波粒二象性,电子测不准,你看牛顿烧不烧死你?

他又试着去简单扫描了一下小学及初中教材里的内容梗概。

虽然还是看不懂,但他能明白这些教材落脚的方向。

既包括理论知识的深入,又包括实践运用的过程。

可惜还是用不了。

继续以唐朝为例。

一个掌握了全套半导体芯片生产工艺的现代人,回到唐朝,让他去做一个芯片出来?

来,你先做个高炉烧个石英看看。

说不定就得到单晶硅了呢?

扯淡呢吧!

但陈锋并不绝望。

虽然要绕些弯路,但他可以选择先学会这些超纲的知识,拿到学位,然后再去学“造纸术”,这样他回了“唐代”,就能用得出来。

在时代的浪潮下,科技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存在,都是由无数个细小环节组合到一起形成的有机动态整体变化。

可以把人类的科技水平视为一个整体的生物。

生物进化里不可能出现一只三叶虫嗖的长出条属于人的手,再给你打个响指。

从远古节肢动物到人类,必然经历了无数细微的突变,每一个突变的诞生都要建立在之前已经打好的基础上。

即使在现代科学下,可能做到把人的手指接驳到蜥蜴身上,但这根指头依然会迅速腐烂脱落。

除非能先通过人工干预让这只蜥蜴拥有人类一样的体液、细胞等等外部条件,这依然需要某方面的针对性集中变化。

像尼尔导演在《混乱空间》里阐述的世界观那样,外星人教给了人类虫洞科技,人类就瞬间跑步进入宇宙时代了?

不,人类根本看不懂虫洞是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

即便拥有全套虫洞技术,也不可能自己生产出一个虫洞穿梭空间站。

即便外星人连空间站也送了,人类穿过去了,也会瞬间死亡在虫洞的另一头。

陈锋明确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他不可能学完所有的知识,他只需要找到整个科技进程中,在二十一世纪初期,能够被他用一句话的结论就突破的点。

这些突破点都藏在史料库里。

他看时间差不多,关闭立体投影,走出房间,足踏平板式装载机,直奔星锋甲训练大楼。

路上他远远眺望着那边已经打得如火如荼的训练场,渐渐兴奋起来。

差点淹死在知识的海洋里,该干点别的找找自信了。

你们都给我等着,等我三天,然后看我教你们星锋甲到底该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