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如月

第二天清晨,红豆很早起来准备早膳。东厨里没有食材、没有庖人、没有婆子,红豆只好去街市上买,杂七杂八的摆了满满一大桌子。武将们起得都很早,狼吞虎咽地吃完,就赶集似地进宫去了。

结果光是盘盏就一堆,红豆一边拾掇一边心里想,希望这样的日子千万别持续太久。

朱明月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燕王的北军因勤王而来,不比那些流寇匪患,攻陷一座城池后疯抢一气,然后放把火,将不能带走的都烧掉。北军是朝廷的军队,燕王又是皇上的嫡亲叔叔,旧主殇逝,新主未立,眼下的皇朝实在是有太多的事等着他们去做。

马上要筹备的,自然就是国丧。

就在朱能准备跟着诸将进宫去面见燕王之时,从城西府宅里忽然来了一位宫里的太监。

“燕王传话,让月儿小姐跟老奴进宫一趟。”

红豆正埋头在碗碟里面,闻言,即刻警惕地站起身来。

此时朱明月已经跟来人出了二门,跨出门槛,上了那辆平顶素帏的小轿。红豆咬了咬唇,犹豫着要不要立刻去禀告老爷,这时,就听见轿帘里传出一道嗓音:“你留在府里,另外,记着准备将军们的午膳。”

老太监眯着眼睛瞅了一下院子里的婢女,转过身,恭恭敬敬地朝着轿帘道:“月儿小姐且安心随老奴过去,左军都督老爷也在宫里头呢。”

“好,都听公公安排。”

正值仲夏,天气炎热得很,等轿子顺着西安门外大街,一直抬到了西华门前,几个轿夫已经大汗淋漓。轿子稳稳地落地,轿夫小心翼翼地压着抬杆,完全妥当之后,有奴才弓着腰过来,毕恭毕敬地掀开那道帘幔。

引路的太监将她一直送到了奉天殿的侧殿,仰面望去,面前一道纵横开阔的龙尾道裹挟着皇家的威严之气,直直地扑入眼底。

高约三丈的垫基,均由整块雪白的大理石堆砌而成,上面雕刻着的螭龙纹饰,栩栩如生。顺着高耸的丹陛拾级而上,红毯蔓延如火,那一座巍峨雄伟的宫阙,仿佛就矗立在云端,气势恢弘,宝相庄严。

她在这宫中,待了整整五年,一载东宫伴读,四年御前掌席,对宫城中大大小小的殿阁楼台,最是熟悉不过的。而今仅仅是隔了两日,再次走进这宫墙,却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可是左军都督之女,朱家明月?”殿前的太监上前一步,问道。

少女颔首:“是。”

“请跟奴才来。”

从侧殿的雕栏前望过去,隐约可见到在奉天殿前的丹陛上,有一些朱红官袍的身影。

爹爹也在吧?少女心中在想。

昔日的满朝肱骨,众星捧月般围绕在那年轻帝王的周围,是何等的辉煌风光。而今良将已殁,贤臣自戕,余下的也都已经下了牢狱,除却燕王麾下的人,此刻在殿前等候的诸位建文旧部,不过都是些贪生怕死之辈。

朱明月跟着主事太监,径直跨过宫殿门槛,绕到东侧的暖阁内,一股压抑而冷酷的气息扑面而来。

太祖爷时期,朝中规定凡诸宫女曾受内臣教习,读书通文理者,先为女秀才,递升女史,升宫官,至六局掌印。这些女子多在江南选择,不独取其美丽,点检民籍,访其品行端庄,粗通文墨者,聘以银币,送至宫中。其中知书识礼、聪慧机灵、性情刚柔智贤者,有留宫提拔任用的机会,再课以经书、宫规,最终递选至各司各殿任用。

洪武十三年,燕王在离京前往封地之时,曾在朝中安插了很多官员,随后多年时间,亦不断地往宫闱里面递送了很多女妇。

朱明月就是其中之一。

与她同一批送进宫的有二十几人,然而仅是短短的一年,安插在内廷的很多官家闺秀,都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最后剩下她一个,随着皇太孙荣登大宝、成为后来的建文帝,她也从一个小小的伴读女史,升迁至局内的品阶掌事。

朱明月不知道在所有的皇储中,是否都如他一般温柔腼腆,只是从他一直照顾缠绵病榻的父亲,而后父殇,又躬亲伺候太祖爷来看,孝道二字,称得上是善始善终。对待那样心地纯良却又寂寞寡言的少年,她学过很多贴心的侍奉招数。

一直到靖难国祸,他待她,都是极好的。

甚至是纵火自焚的那一夜,还曾想要带着她逃走。

多么可笑!厄难当头,没有想到自己的皇后,反而要带一个小小的女官走?她又是何德何能,承蒙他那般信任,毕竟国门已破,一旦消息走漏,他将再无生路!

朱明月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踏进了奉天殿的侧殿。

低垂的石青色帘幔和珠帘,层层叠叠,繁繁复复,经过一道又一道的槅扇,镂空的雕花纹饰,在阳光中透出明润厚重的色泽。这些都是在洪武时期肇建,又在建文年间修葺一新,烁烁红漆,簇新鲜然,仿佛能闻到那上面的髹饰味道。然而殿内终年充斥着的冷酷之气,即使是现在的暑热时节,也会莫名地让人感到一阵寒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