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大智若愚(第2/2页)

陈燧警告他的那些话,言犹在耳,宋凌霄一直没有找到时机跟他爹说,现在,也许,就是一个好机会。

“爹,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不对,应该说,我必须讲,但是你有可能会不高兴,会觉得我太杞人忧天,会不当一回事。”宋凌霄深一口气,拉住宋郢的手,定定地望着他,“但是,你要答应我,一定要听进去!”

宋郢微微怔忡,很少见凌霄这样郑重,他自然也得打点起精神来听一听:“你说。”

“像是扣下折子这样的事,一张两张倒是无所谓,但是很多张,又不止薛从治那一拨人的折子,最好还是按照正常流程来办。”宋凌霄正色道,“他们有意见,自然要想法设法地发声,如果奏折这里堵住了,也会在别的地方发声,想要压是压不住的,不如让他们走正常流程,让礼部审查,我相信李侍郎的专业度和人品,一定会给出一个公正的结果。”

宋郢再次蹙起眉头:“凌霄,你的意思是,让我把参你的折子,送到朱勿用那去?你可知道朱勿用现在对你是个什么态度?你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宋凌霄心里一沉,是,朱勿用现在对他没什么好态度,毕竟名义上来说,这《诀君子》是朱家没过门的儿媳妇写的书,足以令朱勿用面上无光,如果有机会能禁了这本书,朱勿用显然乐见其成。

“爹,你说得对,但是,就算你不把折子递到朱勿用那去,朱勿用自己也会知道,而且,说不定还会反过来参你一本,那你扣下折子这件事,就成了实打实的把柄了。”宋凌霄分析道。

宋郢也想到了这一点,不过,他并不在乎:“凌霄,其实你不必操心这么多,我这么做,就是有这么做的把握,如今圣上不问朝政,专心修宫室,流连于百工所,他最厌弃的就是不合礼法那一套说辞,若是薛从治的人把消息捅到圣上那里,圣上也只会冲他们发火。”

宋凌霄知道宋郢把元若帝摆置得很好,宋郢替元若帝搞钱修宫室,地方盐铁矿藏、丝绸贸易的收成,都直走内库,经宋郢的手输送给元若帝,元若帝没他不行。

另外一方面,宋郢还抓着京州城信息网,就是元若帝的耳目,元若帝不上朝,不代表他真的当撒手掌柜,下面的风议、朝臣的行动,都分明记录在案,每日上呈给元若帝,元若帝需要及时掌握这些消息,而只有宋郢才能让他安心。

但,这才是最危险的地方。

按照陈燧所说,朝局可能会发生变化,到时候,朝臣自然不能问难皇帝,那就只能拿他身边最亲信的人下手,也就是宋郢。

所以,宋凌霄必须把宋郢从元若帝身边的一把手这个位置剥离出来。

这并不容易……权力会让人上瘾,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人,他们会一不小心就超出边界。

“爹,我要说句大不敬的话,你觉得这样不问朝政,大兴土木的日子能过多久?真能撑住十年,二十年吗?”

宋凌霄刚起了个头,嘴巴便被宋郢牢牢捂住。

宋郢皱眉望着他,摇了摇头。

虽然周围伺候的人早已被屏退,可是宋郢仍然不放心,毕竟隔墙有耳,而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说出来是会被杀头的。

宋郢神色复杂,他先是被宋凌霄的话吓了一跳,接着,他感到一种久违的恐慌,化作凉飕飕的风,在脖子后面吹着,使他出了一身鸡皮疙瘩。

这种恐慌感,只有他还是个小太监的时候,才体会过。

那是一种身不由己,随时会在夹缝中被不明不白地碾死的恐慌。

现在,他已经坐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

理论上来说,不该再有这种感觉。

不是他生存在夹缝中,而是他执掌生杀大权。

可是,归根结底,他是依附着元若帝存在的,按照现在这个情况发展下去,元若帝真的能稳住十年、二十年么?

一旦发生变化,他又该如何全身而退?

“凌霄,今日之言,不可再提。”宋郢目光微沉,“不过……你的话,我会好好考虑。”

说罢,宋郢松开了捏住宋凌霄嘴巴的手。

宋凌霄松了口气,虽然这话说得猛了点,但是起到了理想的效果。

“好,爹,那奏折的事……”宋凌霄试探着问,一边偷偷看宋郢的表情。

“你有办法保证,不会把事情搞大么?”宋郢反问回来。

额。

“提反对意见前,先把自己的对策想好。”宋郢看到宋凌霄又卡克了,无奈地摇摇头,刚才有一瞬间他还觉得凌霄是大智若愚,现在看来,还是傻乎乎的。

“我再想想。”宋凌霄挠了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