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莲子、菱角(第2/3页)

多划算的买卖,多厚的脸皮啊!

黄永寿笑道:“说的哪里话,我素来欣赏你们这些英雄少年,一直想要结交一番,先后几次打发人去客栈,难道还不能表示诚意么?这多个朋友多条路,择日不如撞日,三位来都来了,不如入山庄一聚,我这就吩咐下去,命人操办一场盛大的宴会,咱们化干戈为玉帛,新仇旧怨一笔勾销如何?”

“宴会?”廖雁讥笑道,“怕只怕宴无好宴,会无好会。”

被几个儿孙辈的人接连打脸,黄永寿的笑容终于维持不下去了。

“那不知廖少侠……”

廖雁最不耐烦跟人打嘴官司,当即把手一摆,“别扯那些没用的,老老实实赔钱就完了,那才是真的新仇旧怨一笔勾销呢。”

黄永寿再怎么说也被人追捧了几十载,哪怕脸皮再厚、涵养再好,此时也做不出继续赔笑脸的举动。

不过既然对方愿意一笔勾销,倒也罢了,不结仇就好。

“那你们想要多少?”

廖雁扭头看白星,多少?

白星一怔,坏事,这最关键的部分他们竟没有商议过!

饶是情况不对,黄永寿也差点被他们气笑了。

既然早就决定要来要钱,这种事情竟然没想过?

眼见着双方没有做好朋友的可能,黄永寿也不耐烦继续跟他们拉扯,当下略一斟酌,“五千两,如何?”

“成交!”

********

“回禀庄主,他们似乎真的已经放下旧事,不仅没有为难那两个衙役,也再未曾靠近过玉湖山庄……”

听了心腹的回禀,黄永寿既欣慰又惋惜。

唉,多好的机会啊!

但事情毕竟牵扯到女儿,他又不忍心苛责。

罢了,罢了。

“那三人最近在做什么?”他又问道。

心腹略一迟疑,还是老实回答道:“最近好像一直在衙门附近打转,似乎在挑选通缉犯的样子。”

黄永寿这才想起来,三人行中的白星貌似主业就是赏金猎人来着。

不过他们才讹了自己五千两银子,又去干那个做什么?真就这么缺钱?

恐怕打死他都想不到,天下竟真有人胆大包天到敢打衙门的主意!

另一头。

“今天好像没人盯着咱们了。”廖雁四下瞧了瞧,美滋滋喝了口小酒。

白星嗯了声,顺手给孟阳递了一把剥好的莲子,都是摘掉莲心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市面上已经渐渐有新鲜莲蓬卖,她和廖雁都没正经见识过,颇觉有趣,每日都爱买几个,有吃有玩。

新鲜的莲子又滑又嫩,表面还有一层薄膜,其实并不大好剥,不过她倒挺喜欢干这活儿的。

眼瞅着空荡荡的小碟子里堆满圆滚滚胖乎乎的大莲子,着实令人欢喜。

孟阳也给她剥了许多,两人对视一眼,干脆交换。

新鲜莲子脆生生的,带着股水生物特有的清新和水嫩,吃得满口香喷。

“你们真的要去抓通缉犯吗?那咱们不看荷花啦?”孟阳好奇道。

再过几天就是盛花期了,听说还有大型灯会和烟火呢,不看多可惜呀。

廖雁嗤笑出声,“如今又不缺钱,谁爱干那个!”

足足五千两呢,可见黄永寿这些年经营有方,着实没少赚。

“那?”孟阳一愣,旋即明白过来,迅速压低声音,紧张且兴奋道,“你们在踩点啊!”

话一出口,孟阳就赶紧捂住嘴巴,只露出来手掌上方一双咕噜噜的大眼睛。

真,真要对州衙下手啊!

星星和雁雁胆子可真大。

此时此刻,孟阳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本能地屏蔽掉了相关信息:

在外人眼中,他们三人早就是一体,但凡其中一人犯了事,其他两人都跑不掉。

“能行吗?”他甚至已经忘掉了这么多年读过的圣贤书,背过的朝廷律法,一心担忧计划的可行性。

反正是勾结地方的贪官,既然朝廷律法不管,那么别人来管又有什么不对?

说话时,他们正西湖泛舟,四面八方全是开阔的水面,船也是自己撑出来的,丝毫不必担心被人听去。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孟阳才重新放松,又开始剥菱角。

其实北方也能买到菱角,不过都跟莲子似的被晒干了,内部原本水嫩粉脆的菱角肉早就成了坚硬的粉末,一点都不好吃。

此时的菱角刚出水不久,壳子也有点软,用小刀削去外面的厚皮,就露出里面白似雪、嫩如水的菱角肉,多汁而爽脆,好似水果一般。

白星点头,“可行。”

这几天她和廖雁看似在挑选通缉犯,实则在观察衙门防卫力量和轮换规律,又借机跟几个衙役混熟了,打探到不少消息。

其中有一条很关键:

大概在五年前,衙门内部曾进行过小规模翻修,知州大人十分重视,可偏偏修缮过的地方又都不是什么特别机要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