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食》(第2/7页)

类似的争论,自古有之,秦砚不愿意去争论与辩解。

秦砚特别喜欢一句话“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其实秦砚完全可以理解,甚至提前预料到公众会有这样的反应。

华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行好客之道。现在招呼别人来家里做客,自然是想要把自己家里最好的美食、美酒端出来,与客供赏。

而秦砚的《剑》,就好比巴蜀人眼中放了胡萝卜的鱼香肉丝,东北人眼中用番茄酱做的锅包肉一样,无论如何都无法端上招待客人的餐桌。

秦砚当初和组委会沟通的时候,他们其实也有过这样的担心。后来他们问了秦砚一个问题:

“你确定西方会喜欢你的视频吗?他们真的会因为《剑》而喜欢上华国?”

“能!”

言之凿凿,胸有成竹。

秦砚的自信是建立于他的殚精竭虑。

外人很难想象,秦砚为了十分钟的《剑》付出了多少努力,其难度完全不在电影之下。

奚芊芊女强人的角色形象,士兵驻守边关的市场接受,西方喜欢的华国元素……

全部是秦砚带着团队做了大量研究得出了结论。

从头到尾《剑》就不是秦砚的个人审美表达,就是市场调研,目的就是为了征服西方观众!

虽然王子峰代表组委会来找自己,秦砚知道组委会肯定不会对自己有任何的意见。

因为《剑》在国外已经闹得轰轰烈烈、沸沸扬扬,越来越多其他国家的观众,开始关注《剑》中的各种符号,关注着华国的历史。

网友不光是在嚎叫着要来华国旅游、看奥运会,他们是正儿八经策划这件事。

最近平城奥运会的网站,海外点击量呈几何增长。

还有客服电话也被世界各国人民打爆了,他们询问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平城奥运会什么时候开始卖票!

组委会看着这些数据,最近脸都笑烂了,但是逢人还得表示低调。

“秦导什么都好,就是太爱搞事了。我们组委会也很头疼啊。”

真正的待客之道,并不是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拿给客人享用,而是拿出客人最喜欢的东西。

这就是秦砚从一开始拍摄《剑》的目的。

他想要通过西方人喜欢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华国文化,从而进一步的主动去了解华国文化。

只不过显然秦砚这个步子迈得有一点太大,让国内很多人都没有办法接受而已。

虽然国内很多观众、网民对《剑》颇有异议,实际上无论是奥组委还是更高一层的组织,对于秦砚的拍摄的《剑》都还相当认可。

甚至有些部门都已经在考虑,要不要主动拍摄更多的宣传片向海外传播,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文化输出。

王子峰有些心有余悸地说道:“领导的意思是让你稍微给大家一点缓冲的时间,不要再这么刺激了。”

组委会可知道秦砚的拍摄计划远不止这一部《剑》,如果秦砚背着他们已经把所有的宣传片拍好,接连不断的发出来,那才是太麻烦。

所以王子峰这一次来找秦砚,不是批评秦砚,而是和秦砚商量。

这些宣传片,在组委会眼中就是刚刚出炉的佛跳墙,虽然好吃,但是有点烫嘴。他们希望秦砚能够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喂给西方观众。

秦砚笑着说道:

“放心吧,下一部宣传片的演员我都还没有找好了,剧本也还没有写好。起码还要一个月,你们就不用太担心了。”

“而且就算后面再拍宣传片,我也不准备再这么强调文化的差别了。别说你们压力大,我压力也很大啊。我新电影就快上映了,我可不希望突然被大家抵制。”

秦砚说这些话的时候,以一种诙谐幽默的口气在说,但其中的辛酸和压力,谁都不知道。

听到这儿王子峰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只要秦砚在奥运会宣传期间不再给他们搞大事情那就行。

然而王子峰不知道的是,秦砚在心中默默的说了一句:

这一次也就算让大家提前适应吧,希望自己以后电影出来的时候,国内能够更好的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上对于秦砚的评价总算是发生了变化。

虽有着全球卫星网络的存在,但其实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国家的人,基本上各玩各的网络,但最近国内的一些网络平台上突然冒出了零星的外国友人。

他们用英文或者是蹩脚奇怪的汉语问道:“请问电影之中所说的文化是真的存在吗?”

这一次《剑》所展现出的强硬战斗风格,深得西方年轻人的喜欢,甚至有很多人跑到华国的网站上来寻找相关的剑文化。

为什么李小龙当年能够在西方的世界之中掀起夸张华国功夫的潮流,除了他的实力以外,那也是和李小龙的战斗风格和西方崇尚的观念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