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颁奖(第2/6页)

邀请评委写影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从一个专业评委的角度去评论这部电影,能够让更多人知道这些电影的好在哪。

其实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不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在网络上被曲解。

秦砚第一次去请求他们的时候,除了和秦砚关系特别好的谢北杨、奚芊芊等人外,大多数的评委都委婉拒绝了秦砚。

但他们实在架不住秦砚的固执与说服。

“这对于你们来说都是有利的。大家都知道流量关注度对于一个电影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如果能够让更多的电影爱好者认可大家的想法,以后各位创作电影、拍摄电影的时候,能获得更多的关注与理解。”

这是秦砚纯粹的利诱。

为什么这么多电影人愿意参加这一次的青影节,其中有很大一个考量,就是秦砚的加盟让青影节备受关注,他们作为评委也可以借借东风。

秦砚现在的话明显让他们都心动了。

当然秦砚也会从讲大道理。平时都是这些电影人说大道理唬人,结果现在被秦砚唬得晕头转向。

“作为评委,我们有义务去解释获奖作品,也有义务让每一部电影得到公正的评判,我们需要给出一个让所有人信服的理由。”

“否则青年电影节以后如何能够吸引更多人的人来参加?如何让市场认可青影节的奖项呢?”

“而且想要让文艺片在国内的受众增加,你们就必须要去引领观众的审美,改变观众们的认知。”

就如同哲学家密尔曾经说过:高级的审美必须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才能够获得。

“不要抱怨为什么文艺片没有市场,因为国内的观众根本就没有渠道去了解电影艺术。”

“这一次青影节评选如此轰轰烈烈,不抓住这个机会,难道我们就等着观众莫名其妙喜欢上文艺片吗?”

在秦砚的疯狂劝说之下,评委们总算是点头答应。

秦砚对影评的要求很高,你作为评委必须要展现出自己的专业性,从电影各个方面的角度去论证。

而且还要通俗易懂,要形象、要举例、要对比。

最后每一份影评的都上千字,而且每一个评委都写了10来份这样的影评。

这可是相当大的工作量,这些评委如果愿意在报刊上发表影评,他们好歹有报酬,这一次秦砚没有给他们任何直接的回报。

当然秦砚也的确做到了他的承诺,那就是让更多人了解到根本就不怎么认识的评委们,知道他们在电影上所取得的成就。

之前“水滴”视频和“怪味豆”都为青影节开辟了专栏页面,最后的结果公布也是全网公布。

秦砚还让两个网站相互关联,每一个观众能够在最后的获奖页面查看到评委们的影评。

而且这些影评都是公开发表的个人言论,允许进行评论和回复、支持与反对。

你对最后的评委结果有意见?

可以,请你先阅读评委意见,再做评价。

但在看到这些专业人士的解释之后,观众们才发现原来电影的每一个设计、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目的。

并不是评委说的就一定正确,但起码有了可以了解评委想法的渠道。

而且这次邀请的评委可都是些业内的行家,他们在举例的时候可以说是旁征博引。

因为年轻电影人在创作电影的时候,都无法摆脱知名电影的影响。

大量电影的类比可以让影评更具有说服性,同时秦砚也没有错过这个机会。

但凡是在影评中提及的电影,如果“水滴“视频拥有版权,都会在影评中做一个超链接。

如果观众因为影评而对电影产生兴趣,就可以轻松的通过超链接转到相应的播放网页面去购买电影。

刚刚影评正在夸奖某一部电影有多么的深邃、有趣,阅读者正在好奇的时候,一个链接、一块五毛就能购买正版播放权,自然会有人心动。

这给水滴视频上不少经典的老电影,带来了一波流量。

当然最重要另外一个获利者还是“怪味豆”。

这届青影节受到了各方的关注,这些影评在发表的第一时间,就有大量的阅读者。

从影评文字中感受到这些评委是认真评论电影,而且都是谠言嘉论,通过评论喜欢上影评人,评委的身份自然也受到关注。

影评们在“怪味豆”上的关注者瞬间达到几千,朝着五位数一路狂奔,这在2007年已经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

而且媒体也懂得跟随热点,获奖作品聊完了,现在就来聊评委们。

评委们曾经参演、导演的作品都被人拿出来评价。

而且本来就有好几个导演、演员都是长期从事文艺工作,这一次的曝光对于他们来说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