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剧本(第2/6页)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编剧彻底把握住了观众内心对于剧情的反应,这种反应甚至连观众自己都不一定清楚。

比如烂片之中经常出现观众怀疑其是否有带脑子出门的角色,他一直在剧情中蹦跶作妖。按理说一个不合理的角色一开始就破坏了整个故事的完整性。

但编剧完全可以通过制造观众对于这个角色的恨意,想看他什么时候领便当而保持收视率。

当然也有很多正面案例,比如在推理片中,编剧必须要掌握证据与真凶的节奏。如何利用首因效应、刻板效应达到误导观众的效果,在最后真凶揭晓的时候,又让观众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所以想要成为一名真正好的编剧,必须要比观众更了解自己。

但秦砚这想要创作的剧本很特殊,它不再是个人灵感的作品。

华国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武侠曾经风靡一时,出现了金、古、梁、温四大武侠家,更是创造了瑰丽至极的江湖世界。

华国也是从90年代开始,出现了大量武侠题材的影视作品,哪怕良莠不齐,无论是收视率还是票房都比同等作品高出一大截。

这也是武侠作品层出不穷、泛滥成灾的原因。

而且编剧都知道观众、读者喜欢从武侠故事看到什么,于是这些故事越来越雷同。

天降奇缘、阴谋诡计、邪不胜正,英雄美人、江湖冒险……只有像张一谋这样的名导才敢去创新与创造。

其实秦砚也想拍一部经典的武侠电影,从质量上去碾压其他作品。不过对于现在的秦砚,暂时还没有办法做到。

资金比不过、演员阵容比不过、武术道具同样也比不过。

虽然《古宅》的票房喜人,但是更多的资金需要派拉蒙和华影结算,还得等上一年半载。更何况秦砚就算拿着所有的钱拍电影,也绝对邀请不来一线的演员。

秦砚只是一个导演,他不是神。

所以他只能选择另辟蹊径,那就是拍出一部不同于当下传统的武侠电影。

如何能够出奇制胜?秦砚思考最后半天的答案是搞笑型的商业片。

其实秦砚在自己做出这个答案的时候,内心也有一点纠结。

在得到这么多钱之后,你说秦砚最想拍的电影是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肯定是艺术片。

毕竟他上辈子就是做这一行的,并且离最高的皇冠也只有一步之遥。

但现在拍艺术片能做什么,国内完全没有培养出欣赏艺术片的电影观众,难道秦砚又要在国内没爬打滚几十年吗?

更何况重活一世的秦砚,对于整个华国的电影市场有了更深刻的感情,他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做一点什么事情来改变现在与未来的电影市场。

那到现在为止,秦砚对自己剧本的特点就定了下来,搞笑、出其不意、打破常规。

这次剧本创作思路同样不是秦砚的天才创意,只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眼界而已。

起码在10多年之后,网络上对于类似的剧情已经有了一个专业化的词语,称之为“反套路”。

通过制造与约定俗成相反的情节,来达到吸引注意与搞笑的目的。

而想要创造出反套路的剧本,首要的前提就是一定要对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武侠作品进行一个整理的概括。把它们的要素给凝练出来出来,才能进行反套路。

比如说主角随便受伤,总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不小心坠崖,便可以得到神功秘籍;明明各种性格、人品、武学毫不突出的主角,却能够得到美人的青睐……

这些剧情在传统的武侠中,都能够让观众感觉到兴奋。

毕竟谁不希望能够有能够不劳而获?谁不希望自己能够被天上的馅儿饼砸中了呢?

这些剧情的目标就是让观众与主角之间产生共鸣感,然后通过主角的经历而获得快感。

而反套路不一样,它是打破常规,让主角与预期之间出现落差,从而带动观众的快感。

秦砚目标就是创造出一个通过剧情翻转让观众从头笑到尾的剧本。

虽然秦砚也能够在很快速想出一些具有反转性的剧情笑点,但是这对于一个剧本来说,数量上来说就是远远不够。

至于质量方面,更是代表着秦砚个人的主观感受。所以他必须要收集、查阅大量的资料。

最近10年港、澳、台,包括日、韩所拍摄的武侠电影、电视剧;国内最近一、二十年出版的;还有《武侠》等杂志上连载的短篇;甚至是这两年刚刚兴起的网络文学……

这样的工作量完全称得上浩如烟海。

秦砚也想过要找人来分担,可这涉及到剧本的创作,如果一不小心传出去,那对于反套路电影来说完全是毁灭性的打击。

没有想到在自己最缺乏人手的时候,居然有刘正文、谢北杨这样的“好人”主动送上门,那秦砚当然不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