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机锋(下)(第2/3页)

“牛大都护已经年过古稀,让他一人顶在西域,末将实在无法安心。”张潜想都不想,果断给出答案,“另外,末将也怕留在长安久了,忘掉今日的志向。并且,微臣终究读书太少,若无足够的功劳支撑,即便勉强位列内朝,说出来的话,也没啥分量。所以,不如脚踏实地,先去为大唐镇守国门。”

这些,都是大实话,说出来之后,让韦韦无双根本无法反驳。因此,稍做斟酌,她便笑着叹气,“倒也是,牛师奖年纪的确已经有些老了,而满朝武将之中,经验和威望跟他差不多者,却找不到几个。也罢,西域终究得有一员虎将去坐镇,张卿先去做牛师奖的臂膀,将来他致仕回乡,你接替他的位置,也更顺理成章。”

“多谢圣后成全!”张潜心中松了一口气,再度向韦无双行礼。

李显生前,韦无双的称号为顺天翊圣皇后。如今虽然长了一辈儿,然而“太后”这个称呼,却远不如圣后顺耳。因此,猛然间又从张潜嘴里听到了旧日称呼,她的目光立刻就变得柔和许多。

“张卿不必多礼!”轻轻向张潜抬了下手,她笑着吩咐,“执政者,有哪个不盼望国富民强?哀家自打从先帝手里接过治国的重任那时起,就终日苦思冥想,琢磨如何才能重建盛世,完成先帝之遗愿。你肯舍弃长安城里的繁华,主动去替大唐镇守国门,哀家当然要全力支持!”

不待张潜回应,想了想,她又继续笑着补充,“更何况,平定西域之乱和让漠北重归大唐版图,不光是尔等领兵猛将之功勋,也是先帝这辈子最值得称道的两件荣耀。哀家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这两件荣耀再度蒙尘!”

难得她也说了两句实话,张潜闻听,顿时心中百感交集。斟酌再三,郑重肃立拱手,“圣后放心,末将哪怕只有一口气在,也不会容忍任何异族,再于碎叶、疏勒两地横行。”

“上都护何必说得这么沉重?哀家以为,只要给上都护两到三年时间,睡不着觉的,肯定是临近疏勒和碎叶两地的番邦异族。”韦后愣了愣,笑着摇头。

“西域终究是边陲,末将想要为大唐开疆拓土,终究还是仰仗来自中原的支持。”张潜想了想,低声补充。

“哀家明白,中原是根本,西域是枝叶。枝叶能不能长得结实,能不能向外开拓,终究要看根本长得好不好。”韦后在治国之事上,倒也不算昏庸,笑着轻轻点头。

“圣后英明!末将冥思苦想多日,竟不及圣后点拨一句。圣后若无其他事情,请容微臣……”张潜见此,便不打算再多啰嗦。躬身行了礼,请求告退。然而,还没等他将后半句话说出口,韦无双忽然又笑着打断,“上都护莫急,哀家还有一事想要相询。”

“圣后请问,末将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张潜顿时心生警惕,回答得却愈发恭敬小心。

“你刚才来御书房的路上,可是遇到了陛下?”韦无双也不绕弯子,问得直截了当。

“回圣后,末将刚才,的确曾经与圣上偶遇!”张潜闻听,心神迅速恢复了安定,照着张旭和骆怀祖两个早就给自己预备好的答案,朗声回应。

皇宫内部,到处都是韦太后的眼线。他早就猜到,自己跟小皇帝碰头之事,根本瞒不过任何人。然而,他却可以尽量地将此事的影响,朝着对自己有利方向引导,而不是矢口否认,增加别人对自己忌惮。

果然,听他回答得坦荡,韦后脸上的笑容,就变得生动了许多。斟酌了一下,继续柔声追问:“陛下可曾难为你?他年纪小,哀家与先帝又忙于朝政,对他疏于教管。若是他刚才给上都护出了难题,还请上都护看在先帝和哀家份上,不要往心里头去!”

“末将不敢!”张潜笑了笑,礼貌地拱手,“圣上生性仁慈,与末将又是偶遇,怎么可能难为末将?刚才圣上只是跟末将提起了先皇,心中悲伤难解,才多耽搁了一些时间。根本没有提及其他。”

“噢!”韦后听罢,心中稍觉安定,将信将疑地点头。

“太后勿忧!”上官婉儿上突然上前半步,笑呵呵地“帮忙”解释,“圣上跟上都护极为投缘。臣妾刚才替太后去宣召上都护的时候,还看见上都护正在传授圣上本事呢!”

“哦?什么本事?”韦无双的目光顿时一寒,笑呵呵地追问。

“太极拳!”张潜想都不想,坦然回应,“圣后请恕末将莽撞。末将出身寒微,总觉得身体才是人的根本。身体强壮者,自然精神完足,百病难侵。所以,末将见圣上终日苦读,担心他疏于活动筋骨,才将曾经进献给先帝的太极拳,又为圣上演示了一遍。以期圣上有空闲时,能够多活动一下拳脚,身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