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财大气粗(第3/4页)

“哦,他到底接触了哪家资本,这么轻易就将这些关键信息透漏给你知道?”徐滨好奇的问道。

“目前重新有意愿接手华宸轿车资产的,还是浙省的新沪投资以及苏省的中石国际,孙卫刚都有找他们接触过,应该也自诩有能力顶替华宸轿车现有的团队,但新沪投资以及中石国际,应该是更希望将孙卫刚个人招揽过去,以便能在收购华宸轿车资产时发挥作用,却无意让他管理新的团队……”曹沫说道。

谁都是聪明人。

中石及新沪想着将孙卫刚招揽过来,一年开百十万年薪,但只要在收购华宸轿车资产时稍为发挥一点作用,就是上亿甚至数亿的利益得失,然而对孙卫刚管理团队的能力,却并不认可。

这笔账真是算得精明。

“你觉得孙卫刚有能力领导好现有团队?”徐滨问道。

倘若需要杀鸡骇猴,徐滨也不介意直接从孙卫刚下手。

“能走到今天这个位子,能力跟专业水准,肯定是过关的,现在就看他能不能转变过来,跟你们一条心了;给他一个机会吧。”曹沫说道。

对一家企业,能不能得到快速发展,有时候内耗比能力的强弱更为致命。

曹沫既然对天悦工业如此重视,当然不会将团队重塑的工作,都丢给徐滨他们负责。

天悦工业的基础还是太薄弱,哪怕是仅仅收购华宸的一条线,收购总价不过六个亿,却还是被业界认为是蛇吞象式的并购,这自然也会叫很多简单问题复杂化。

孙卫刚的团队闭门讨论两个小时,得出的结论替换车身空调系统是可行的,也不需要寻找外部的技术支持,但他们也没有放弃抵抗,强调了这次替换会给车身的稳定性、安全性带来难以预见的隐患,需要额外拿出预算开发新的控制系统;而长创产品要匹配进行,需要进行必要的测试,却也难以保证会有性能上的提升,或者说这种提升是没有价值的。

总之,他们可以迫于老板的淫威去干活,但干坏了,这个责任他们不背。

……

……

曹沫一意孤行的推动整件事,孙卫刚等人的意志不足以跟他对抗,整件事的推进自然就顺利。

长创执意想打开车载空调的市场,除了关键的元件开发、生产外,也有一定的技术力量能开发控制系统,跟不同车型做匹配。

长创在这方面的技术力量,是没有办法跟博天电子这一类的专业公司相比,但华宸皮卡即便提高了技术、性能及品控的门槛,也要比更精密的中高档轿车低一截。

长创内部经过研究,为了拿下这有代表意义的订单,非常干脆利落的将所有的匹配工作都承揽过去,不叫华宸皮卡承担额外的成本。

华宸八九十年代引进摩托车发动机及整车技术、生产线,对成本控制极严——当时国内摩托车仅发动机的销售就高达六七千元,华宸最早将摩托车发动机的制造成本降到千元以下,这给早期的华宸带来巨大的成功。

华宸后续引进皮卡、轿车生产线,受以往的成功经验所主导,一直都在倍加重视成本控制,对品质以及性能的要求,都是过得去就行。

华宸汽车刚推上市场,跟奥拓一样,在中西部市场还小获成功,但市场的需求是随经济发展不断变化的。

过于低端的定位,华宸轿车很快就被市场所排斥,国内销量逐年滑坡,只能将目光放到更低端的海外市场上去。

而华宸企业内部失去进取的动力之后,各种腐败滋生。

即便这些年随着国内汽车产业链端日益完善,元部件越来越价廉物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但华宸各种车型的成本没有明显下降,品质却也没有明显的提升。

曹沫不想压榨华宸皮卡的现有制造成本,甚至会尽可能压缩下游的销售、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开支,以便华宸皮卡在售价不变的情况下,制造成本还有大幅上涨的空间。

华宸皮卡的性能、品质标准则必须更大幅度的提升上来;而原有在性能及品控不能达到新标准的供应商,也必须全部淘汰掉。

虽说对华宸皮卡的性能提升,技术方面的主要工作会交给车匠实验室负责,但华宸皮卡的旧团队,不进行根本性的重塑,内部无谓的消耗都会令他们所有的努力大打折扣。

因此在顾蕃及车匠实验室准备好之前,曹沫要先利用车身空调这一子系统的替换,当成一条凶狠的鲶鱼,将水给搅活起来。

而华宸皮卡的生产即便在这一期间会出现严重的停滞,损失也是有限的,也要比过渡期无限期拖延下去要好。

曹沫也没有将相应的匹配性工作都交给长创负责。

除了车匠实验室独立运营外,天悦工业内部也第一时间成立相应的皮卡应用技术实验室、研发测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