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九节 民众等级(第2/3页)

酒要贵一些,一个辅币两大杯,当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水。倒不是天浩和当地执政者故意做奸商,而是人们已经习惯这样的掺水淡酒,他们对酒精全面接受还需要时间。

有付出,才有收获。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很喜欢淡酒和烤肉,尤其是豕人。无论上山采石,还是下矿挖掘泥炭的工人,都愿意在每天工作结束后,三五个人聚在一起,凑上几个辅币,在微醺感觉和烤肉鲜美的滋味浸润下寻找快乐,举杯祝贺伟大的摄政王身体健康。

军人的收入很高,他们成为了消费的另一大群体。

这是天浩计划的一部分。所谓“高收入”只是相对而言,比较豕人矿工和分配在各地的战俘,军人收入的确高出很多,却只超出龙族正式族人百分之二十。

推动经济需要大量货币为基础。在正式该名为龙族之前,牛族就掌握了高超的合金配比技术,再加上天浩以水流、风能为动力打造的车床,依靠往复运动的冲压模式,天京城、磐石城、黑角城三地的造币厂全力开动,市场上很快出现大量制作精美,规格统一的龙族铸币。

盐、金属、粮食、烈酒……所有罗列在战略物资清单上的商品只能进入计划经济圈,不能以私营模式流通。天浩在这方面下达了最严厉的监管令:一旦发现,涉事者满门抄斩。

很幸运,这是一个野蛮的时代。北方蛮族对“钱”的概念非常模糊。即便是从很多年前就开始推行货币制度的狮族,也有相当比例的平民认为货币不如粮食、布料那么稳妥。他们对亮晶晶的圆形货币不感兴趣,宁愿抱着成堆的麦子和稻米,无论它们是否腐烂发霉。

……

天浩对整个北方局势有着清晰的认识。

对虎族的战争,现在只能以占领铁颚城为阶段性目标。

从虎牢关到铁颚城,前前后后捕获了数十万虎族战俘。消化这些人需要时间,而且不是单纯意义上将他们直接变成奴隶,而是以降低身份的龙族人集体迁往大陆北方。

按照天浩最新颁布的诏令,龙族平民分为四等。其中,最高级为“公民”,享有各种配发物资及政策上的最高优待。构成公民群体的大多是有功勋的军人、受过嘉奖的工匠及行业标杆,而且偏重于耕种土地,每年作物亩产量达到高产标准的农民。

第二等次为“平民”。他们与公民之间的群体比例约为七比三。由此不难看出公民实际上是平民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公民比平民更加富裕,却必须接受来自平民群体的监督。一旦行业业绩有所下滑,随时可能被期盼更进一步的平民所取代。

第三等次为“流民”。构成这一群体的多为战争后期投降的豕人、鹿族人、牛族内部被判罚者及其它部族成员。流民在物质配发方面的指标低于平民,但双方在劳动岗位和区域内管理职位等方面的获取途径毫无区别。流民大多从事重体力劳动,如采石、修路、挖矿……正常情况下,五年之内,流民只要得到工作区域管理者给予“合格”的综合评价,就能改换身份,晋升为平民。

如果连续三年评价为“优秀”,这个考核期限也就随之缩短。

第四等次为“罪民”。这一群体主要来源是战俘,另外就是龙族内部被判接受劳役的罪犯。他们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物质供应,以“吃饱”为基准线,不考虑食物品质。改变身份的晋升方式与流民一样。换句话说,从罪民变成平民,至少需要六年时间。

全面融合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天浩从一开始就大力提倡“没有部落分界,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核心思想。无论豕人、鹿族、牛族,还是后来加入的螭族和各族战俘,政工人员和区域管理者将这道命令的精髓发挥到极致,流民和罪民也渐渐接受了“劳动改变人生”的主观逻辑。以他们为基础,天浩迅速夯实了龙族的底层结构。

当然,还存在着第五等次——奴隶。

从去年开始,天浩力排众议,在龙族内部取消了“奴隶”这个群体。这里所说的奴隶专指北方蛮族。尽管元猛和宗域对此持反对意见,却终究是胳膊扭不过大腿,在天浩的强势压制下,被迫通过了新的族群法案,将各分部所辖的野蛮人奴隶全部解放,转为流民或平民。

《龙族法案》对此有着铁一般的规定:除白人和黑人,严禁将任何部落成员(野蛮人)判为奴隶。

显赫的战功光环笼罩着天浩,即便是一直对他抱有恨意的凶牛之王牛凌啸也不得不承认,在对外族作战这个问题上,年轻的摄政王的确无人能及。仅以刚结束的虎牢关、钢潍城、铁颚城三地战役为例,无论占领的区域,还是捕获的战俘,均超过历任牛族之王,真正书写了空前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