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北上:北方伐木(第3/3页)

许嵩涛一愣,难不成以前的船都是你胡搞的?“难道不是吗?”

梁恩从公文包中取出一张船只的概念图,递给许嵩涛。后者接过来一看,上面绘制的是一艘修长的双桅船,干舷低且形成一道优美的弧线,艏部高昂且如刃般锋利,两根桅杆略向后倾,上面挂着的都是大幅面的纵帆,正呈利用侧顺风的姿态,两张帆都小角度向左后方展开,与首斜桅上的三角帆几乎连成一片,形态舒展且优雅。

海洋部的股东们经过各种培训和头脑风暴,早就对后世的各种帆船船型了如指掌,许嵩涛也不例外,马上就认了出来:“这是,北美纵帆船?”

北美纵帆船是双桅纵帆船的一种,出现于18世纪的北美,盛行于19世纪,广泛用于北美的内湖和近海航运。顾名思义,它使用两面灵活的纵帆,船身修长,船首尖锐,通常有100-200吨的排水量,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戗风性能,是小型船只的巅峰之作,后来的飞剪船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梁恩点头道:“对啊,你看,北美纵帆船是小型帆船的标杆、我们追赶的目标,论灵活性和设计的平衡,它比星火级还要强,应该是最佳比例了吧?但是,它的长宽比达到了5:1,比我们所说的最优设计还要长一截!”

许嵩涛一愣,他还是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啊,为什么呢?”

梁恩语速开始加快:“原来我一直想不通这一点,还以为是有什么技术门槛我们还达不到,所以没有贸然尝试,只能机械地沿用当前的经验造船。但后来货币化结算铺开之后,我核算成本花的时间比画图还多,然后算着算着,突然就想明白了……原来这不是因为性能,是因为成本啊!”

许嵩涛吓了一跳:“哈?成本?”

梁恩点头道:“是啊!想象一下,若是一艘船的成本只与吨位相关,比如说给我二百吨木材,让我随意做出想要的船,那么最佳长宽比应该是更大一些的。但是实际生产中,并不是这样的,一艘船的龙骨占了成本的相当一部分,适合做龙骨的长、硬木料并不好找。大部分时候,你是先确定龙骨,再在它的基础上造出船来,而不是反过来。

那么这么一来,有了龙骨的时候,船能做多长就确定了。这时候,你所面对的不是一艘40米的长瘦船或30米的短胖船的抉择,而是最多就30米长,你是要瘦一点还是胖一点呢?很显然,即使瘦一点能跑快一些,但风帆条件下快得却并不多,还不如做胖点一次多拉些货呢!

这样,由于龙骨对决策有了干扰,船只设计就倾向于等长度的情况下最宽,而不是等用料的情况下最平衡,所以大多数船的长宽比才会低至四比一甚至那么胖。”

许嵩涛恍然大悟:“哦……对,有道理啊!”

梁恩越说越激动:“所以说,龙骨的限制,才是确定了这个‘最优长宽比’的最大因素,而没有这个限制的时候,真正的最优长宽比显然会更大一些。这个例子在现在也是存在的,你看,不需要龙骨的沙船,长宽比普遍就达到了5:1甚至更高。后世的钢船,长宽比动辄8:1以上就不用说了,历史上到了发展出钢铁龙骨的时候,新出的飞剪帆船也迅速发展到了6:1以上。这说明,这样的长宽比才是更合适的啊!”

许嵩涛想了一会儿,点头道:“嗯……是这个道理,然后呢。”

梁恩点了点他面前的那张概念图:“那么,为什么‘北美’纵帆船就自然发展到了5:1那么长呢?那是因为,当时的北美有极为丰富的木材资源,几十年的树那都不算事,上百年的才算堪用,甚至几千年的也能找到,所以龙骨成本相当低,对于决策的干预少,所以长宽比才能向更优化的方向发展。”

许嵩涛也认同了这一点,但一时还是没转过弯来:“哦,很有道理,但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梁恩哈哈一笑,指了指南边:“现在我们不也有了吗?辽东的大木,就是造船业下一步升级的关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