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书同文、车同轨、行郡县、编户齐民(第2/3页)

史若云坐回了椅子上,转着笔思考了起来:“本来,战争打赢了,正是携威削藩的好时候,但地盘一下子大了一倍,又没那么多人力去折腾了,短期内还是只能推进到郡一级……只是派个县官过去倒也行,但行政还是只能依赖当地吏员,效率还不如自治呢,而且卸磨杀驴太难看了点……新得地区倒是简单,威海郡也好说,之前许了程从杰五年时间,今年也到期了,不过该怎么操作呢?”

她思考了一会儿,觉得错综复杂,又看了看表时间差不多了,干脆先不想此事,收拾起了桌子。

过了几分钟,在钟表即将指向9:00的一刻,办公室的门敲响了。

“请进!”

随着一声枢响,现任安全部长林博颖从门后走了进来。

史若云站起身来,笑道:“说九点就九点,你还是这么准时啊。”

林博颖摆摆手:“早就到了,吃着蛋糕等着呢,这不是怕首席大人有什么事在忙,所以踩着点过来。怎么样,没事吧?”

“没事,就等你了。”

说着,两人在办公桌两边对坐下来。

林博颖把一份文件放到了桌上,转了个方向推给史若云,说道:“这就是今年的征募预案了。”

四年前,安全部制定了“五九军制”,每年立冬征募一批义务兵入伍。这一军制在去年的作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不过去年战时多批征召新老兵员入伍有些打乱了节奏,而且地盘扩大后必然也要相应地扩充军力,所以今年安全部就准备重新制定一个更大规模的定期征募方案,现在有了初步预案,就拿来给史若云过目了。

史若云接过文件,简单翻了翻,就笑了出来:“三年内扩军至两万,你们胃口可真不小啊。”

林博颖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说道:“没什么嘛,我看了一下上次统计组高源报的数据,现在控制区内估计有二百万人口,两万也不过才1%么。我们这个计划,就叫‘1%计划’。”

1%的常备军比例,在古典时代是个常见的数值,小国会高一些,大国会低一些,但是受限于生产力、行政能力和安全需要,一般不会偏离太多。像宋朝几千万人口常备几十万军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女真、蒙古全民皆兵,不大的部族动辄拉出几万兵,又是典型的反例。以东海商社的能力,征募1%的人口入役,并不困难,甚至再多一点也未尝不可。

“但是有什么必要呢?刚打完仗,有什么敌人需要那么多军队去对付呢?而且我们的东海军养兵的标准可比其他势力高多了,召这么多人那可是要花钱的啊!你不是不知道吧,前阵子金融改革那么大风波,不都是没钱闹的?”史若云道。

林博颖摆手道:“没那么夸张吧,之前我们扩军到一万多人,在胶东地区不也占比1%甚至还高了?现在无非是复制到新得地区罢了。而且都是义务兵,要不了几个钱,平时就算不打仗,也能帮着修桥补路什么的,不浪费。”

史若云摇摇头,说道:“义务兵就省钱了吗?津贴虽然不多,但是一年十五贯的饮食衣物,还有训练打的火药铅弹,再算上装备和其他费用,一年三十贯打不住啊!就算两万全是义务兵,不也要六十万贯?全体大会怎么会批这笔钱?说真的,与其召这么多义务兵,反倒是数量更少但更精锐的志愿役更好接受些。”

林博颖认真了起来,说道:“不……首席,你这不能光看支出,还要看收益和社会效应呢。今年财报还没出来,不过我猜,跟往年一样,来自顷田户的收税效率要远高于一般民户吧?”

顷田户一年两税能缴纳的物资大约折合10-15石粮食,与一般民户差距并不大,但是征税效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税务部对顷田户有完全的直接的掌握,而且顷田户一般比较富裕、服从商社领导,所以交起税来也比较痛快,交十石至少能到账八石。而一般民户的征税效率就惨不忍睹了,核心地区还好些,控制力薄弱的偏远地区和自治地区,民户交十石租税,能到商社手中两石就不错了。这两年,随着退役兵的增多,来自于各公社的税源逐渐从零头变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数字。

“确实这样,不过……”史若云又快速翻看了一下文件,有点理解安全部的意图了,“你们是说,把义务兵当种子,花点钱‘种’下去,等他们长成顷田户了,就能给我们提供稳定的税收了?嗯……”

林博颖点头道:“是这个意思,而且,”她把身子往前探了过来,“我还有个没写上去的想法,那就是,我们是时候推出一套公民体系了。”

“公民?”史若云思索了起来。

这个概念并非她第一次听了,早在战前就有部分股东提出类似的议案,主张做出一定贡献的居民可以被登记为公民,比如退役士兵、商社劳工、纳税额达到一定标准的居民、正规院校毕业生等等。只是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之前忙着备战没有资源去操作,所以一直没有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