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996年,清岗,刘湾(第6/17页)

于佳轻声说:“谢谢你,梅姐。小安刚刚做了检查,情况还算好。我尽量每周过来看她,有什么事,请马上给我们打电话。”

高翔补充道:“我也会经常过来,我把手机号码给你,会24小时开机。”

梅姨点头答应下来。

3 _

晶晶的学名叫刘雨晶,是一个活泼聪颖的11岁女孩子,在镇上小学读五年级。她对于佳为左思安打包带来的那些书十分有兴趣,一边翻看,一边发问,左思安机械地做着回答。

“《海底两万里》是讲什么的?”

“是一本法国人写的科幻小说。”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呢?”

“也是这个法国人写的。”

“小安姐姐,这本《爱丽丝梦游仙境》好看吗?讲什么的?”

“我还没看完,讲的是一个叫爱丽丝的女孩子,掉进了兔子洞,碰到了很多怪事……”她打住,茫然看看四周,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也掉进了某个兔子洞内,所经历的一切都显得如此荒诞不经,而且恐怖。她一直不愿意再想起的那个下午突然跃上她的心头,她用力闭上眼睛,却无法阻止一个个混乱的画面从眼前掠过。

“……小安姐姐,小安姐姐。”她睁开眼睛,晶晶有些惶惑地看着她,“你怎么了?”

“没事。”

要确认自己没事,对于左思安来讲,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然而,梅姨似乎天生具备安抚恐惧、将日子整理平顺的母性。她17岁那年还是大城市的单纯的高中生,随着知青下乡大潮来到了这里,学习干各种陌生而艰苦的农活,手指与肩头很快磨出厚茧,历经多次返城希望破灭的打击,与一个老实的农民结婚,被树立成扎根农村的典型。各种荣誉并不能抵消生活的困顿,旧日同学纷纷离去,她的一儿一女相继出生,而荣誉也随着时代变迁烟消云散,她成为一名乡村医生,赢得村民的尊重,最终融入了当地。

最初左思安对梅姨是警觉的。但是梅姨并没有做出任何尽快拉近两人距离的努力。相反,她尊重左思安的疏离自闭,既不像于佳那样小心翼翼生怕伤害到她,也不像王玉姣那样不遗余力地表达同情的同时又不自觉地流露好奇。她对左思安表露的关心与对待自己的女儿没什么二致,没有任何不自然的感觉。

而晶晶正如刘冠超说的那样,是一个个性开朗的可爱的女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左思安根本无法拒绝她的友善。

这个家庭的两个成员都没有用任何特别的态度对待左思安。每天早上,梅姨同时叫左思安与晶晶起床,安排她们吃早点,打发晶晶独自步行近50分钟去镇上的小学读书,如果没有出诊,也没有病人上门,她就去家里的菜园干点儿农活,天气好的话,她会带左思安一起过去,一边浇水施肥,一边与她闲聊,教她辨认农作物。

下午晶晶放学回家,会跟左思安一起做作业、聊天、听收音机。到了晚上10点钟,她们会准时熄灯睡觉。梅姨的家随时会有村民登门求医,左思安最初多半把自己关在东边厢房里,但渐渐她发现,村民虽然也会好奇地打量她,可是那种好奇不带任何恶意,他们似乎对细节容易惊奇,对别的事情却有一种微妙的理解与尊重,很快便适应了梅姨家里多了一个女孩子,根本不会反复揣测议论。

哪怕左思安仍旧郁郁寡欢,也在不知不觉中跟上了这里的生活节奏。她对于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情绪变化有着高度的敏感,几乎不用抬头观察就能察觉出细微的不同。在这里,她的身份是一个受到尊重的客人,而不再是“从省里来的那个副县长的出了事的女儿”。意识到这一点,她松了一口气,不由得放松了许多。

高翔在隔了几天的周末准时过来,他仿佛知道左思安不愿意与人近距离接触,总是站在离她几步开外的地方。不管是提醒她厢房内光线不够好,最好挪到天井来看书,还是问她有没有想看的书、想吃的东西,他下次可以买了带过来,她都没有什么反应。他碰了钉子,也并不恼怒,态度始终保持着平和。

晶晶倒是马上跟他混熟,央求他:“高叔叔,能不能帮我带一本这个月新出的《童话大王》,我想看上面的连载,学校订的一本不知道被谁弄丢了。”

他答应下来,隔了一周,果然带来晶晶要的《童话大王》,还有大堆其他书。对左思安来讲,不管晶晶跟他如何谈笑风生,他也只是不需要她理会的陌生人而已。她对他的来访视若无睹,而母亲的探访就没那么简单了。

于佳积压了大量工作,过了一周才从省城转两道班车过来看望女儿,然而左思安看到她一个人进来,并没有任何惊喜的表情:“爸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