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燎原火色,时光荏苒。(第2/4页)

他想起来了。

这片疆土在锦裕初年的时候,曾一度沦陷在北漠手中,师云就死在这片土地上。

那年师云二十九岁,而下个月宴语凉也要满二十九了。

宣明二十六年,十八岁的师云入朝为将。

庄氏有绿柳营,师氏有梧桐军。两家都是大夏开国元勋,师云家虽然没有庄氏显赫,却也是代代将才。

宣明年间北漠连番侵扰,北方疆土不断被蚕食,年轻的师云费尽口舌,终于说服朝廷建立梧桐铁骑来抵御大漠骑兵。

他努力训练梧桐骑兵,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一心盼望着能训练出一对严整铁骑,对抗北漠的精兵。

可仅仅一两年后,梧桐军的装备、经费就被严重削减。身为骑兵营甚至连马匹都不足,根本难以为继。

师云写信给庄薪火,写信给澹台荣焉、写信给皇帝。

无数次上书,杳无音信。

数百年来师家一族最为看重名节,因而在朝中一向独善其身、从不拉邦结党。

结果竟却是无论在庄氏还是澹台氏眼里,都是百般拉拢不得、不识抬举之人,必须打压。

宣明二十九年,北漠大军南下抢掠。

梧桐军虽奋勇御敌,但因为兵力和装备差距太远最终全军覆没。那一年云盛城被火烧,夏侯烈老将军的父亲吐血而亡,是大夏惨淡以割地赔款勉强结束战争。一片黑暗。

二十一岁的师云孤零零回了京城。

身为“武安将军”,却再也无兵可领。

朝政昏聩已是积重难返,所有忠肝义胆的将士与百姓不过是权贵手中随意操弄的旗子,任凭他再如何有一腔报国之志,也难力挽狂澜。

同师云一起回京的军官眼中很多已失去了光彩。从此纵情声色、流连烟花酒馆,再不问世事。

师云却入宫做了太傅。

在大夏朝,“太傅”是教皇子们读书的官职,品级不高但可随意出入宫廷。文官武官都有,亦有专教音乐书画的。

师云武官世家又骑射一流做武职太傅也算合适。

那一年宴语凉十一岁,第一次见到师云。

在演马场上,年轻不羁的将军一身银盔红缨英姿勃勃。黑金连发重弓射中靶心,引得当时还是孩子的皇子和伴读们一片欢呼、满心崇拜。

他的眼睛里有明亮的一团火,那是宴语凉对此人最初的印象。

而其他太傅们,很多都已经是摇头晃脑、鱼目一般浑浊的眼睛。

大夏国运一路下沉,很多老臣都不好受,干脆就此逃避不再提起、又或者私底下借酒浇愁。那几年宫中随处可见提不起精神的行尸走肉。

只有这个人,刚从战场失意而归,却仍是心地光明、一腔热忱。

……

马儿继续在戈壁滩上缓慢走着。

“朕似乎有一点……想起他来了。”

宴语凉并没有告诉庄青瞿,那些回忆太多太杂,塞得他头疼一时难以承受。可他靠着的人却像是知道一般,伸出一只手来轻轻地替他揉。

“阿昭不急,慢慢想。”

宴语凉点点头,又缓缓想起了一些事。

他以前的字其实很丑。他母亲虽是个识字的医女,却是个越陆人。教他的只有歪歪扭扭的越陆蝌蚪文。

后来那一手漂亮的一手行草,是师云教的。

按说武学太傅只管教他们骑马射箭就好,师云却愿意在宫中停留,手把手教一个没人在意、“没有前途”的庶出二皇子练字。

二皇子没有钱,没用演马骑射的护具,师云从家里给他拿。

师云会假装看不见他们的小话本和美酒。却在得知一些孩子抄作业时温柔而严肃地找他们谈话。

会和他们说很多史书、道理,说很多百姓家、战场上的故事。

宴语凉十四岁那年,师云跟皇帝回禀,说要带几位皇子和伴读们去京郊的采桑林场狩猎几日。

本来都允了,可皇后和贵妃怕宝贝儿子受伤,皆临时借故不去,师云就只带了二皇子和几位伴读出门。

他没有带他们去采桑围场。

而是带他们出了城。他们只见过京城东西市的热闹繁华,他带他们看普通百姓的生活。

看何谓饥寒交迫、何谓路有饿殍、何谓民生多艰。

看无数冰天雪地里赤身裸体麻片蔽体的百姓,看人哭着卖儿鬻女,看人做工做得十指弯曲直不起腰,看官兵驱赶百姓、视民生如草芥。

无数历史、道理,前朝旧闻,皆不如亲眼一见。

世家公子、宫中少年。真切地看那剥去粉饰,血淋淋的黑暗与真实。

师云叹道,你们都还小,我本不该带你们来。

可大夏已经等不及了。外敌环伺,内忧不断,战火频繁,土地荒芜。如若等你们长大这一切还未能有所改变……

师云断断续续当了五年的帝师。

之所以断续,是因为他毕竟是个不世将才,一旦战火燃起,他还是要第一刻奔赴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