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0章 番外·大结局(第3/9页)

“另外,皇陵中所发掘出来的金玉器物等陪葬品的数量相较于其他帝王陵来说也是很少的,这与我们对这位帝王的一贯认知来说是比较有挑战性的。”

郭泽切换了一张幻灯片,是一张表格,表格上列举了狼居胥山魏皇陵和其与帝王陵墓发掘出来的金玉陪葬器物的数量对比。

这一比较,就显得魏太祖的皇陵甚至有些寒酸。

“但是金玉器物虽少,其他的东西却非常多,比如这个,这是最新发现。”

郭泽切换了一张幻灯片,新的一张幻灯片上的内容顿时让学生们惊呼出声。

“这是我们发掘出来的七号墓室的墙壁上所雕刻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幅魏国疆域全图,图上将魏国的疆域完完整整画了出来,每个州,每个郡,每个府,乃至于河流、山川,都有标记。

看到这幅地图的时候,很多老前辈都惊讶的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说实话,我也很惊讶,从前我们只是在史书上了解魏帝国的疆域,做出推断,但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墓室的墙壁,居然直接刻上了魏国疆域全图。

通过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魏国,疆域西至中亚,东至东极岛,北抵狼居胥山,南至日南郡,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帝国,相较于东汉全盛时期,国土面积扩大了一倍左右。”

郭泽随即把东汉全盛时期的疆域范围和这幅地图做了对比。

这一对比,差距就相当明显。

“魏太祖郭鹏登基以后,一直到延德四年才大体上统一全国,但是他没有停下脚步,用剩下来十年的时间把帝国疆域扩大了一倍,这就是最有利最直接的证据,与史书记载完全一致。

过去在总有人质疑史书记载的不确定性,认为以当时的条件,魏太祖根本不可能在十年的时间内把帝国疆域扩展到如此地步,他们觉得史书上存在对魏太祖功劳的夸大。

虽然近年来在各地出土文物都显示了魏帝国对于那些土地的有效治理,但是这幅最迟完成于魏太宗兴元二十年的帝国全图,将成为最有利的证据,直接证明史料记载的真实性。

魏太宗郭瑾称帝二十一年,一共只发动四次战争,而且没有一次是以开疆拓土为目标,整个魏帝国的直接领土几乎就在魏太祖时代固定了,这一点就此得到证实。”

郭泽笑道:“这对于咱们的考古工作者和历史研究者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学生们纷纷鼓掌,小小的欢呼起来。

然后郭泽收敛笑容,换上了非常严肃的表情。

“其实,咱们本次发掘工作最大的收获还不是这幅地图,而是这个。”

郭泽再次更换了幻灯片,这一次,图片上显示的是一个黑漆漆的盒子。

“这是一个被细致的做了防腐和密封工作的漆盒,放在皇陵主墓室隔壁的八号墓室之中,其他的墓室里都有很多东西,唯有这个墓室,里面只有这一个盒子,充分显示了这个盒子全然不同的地位。

当时我们都猜测这个盒子里放了些什么,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之后,我们小心翼翼的打开了这个盒子,我们本以为这盒子里可能是什么失踪已久的秘宝,但是并不是这样。”

郭泽转移视线,更换幻灯片,向学生们展示了盒子里的全部内容。

望着那张幻灯片上的内容,他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些怀念的情绪。

不过他很快便整顿情绪,开口道:“这盒子里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印章玉玺之类象征皇权的东西,而是三本书。”

“三本书?”

学生们惊讶不已,看着幻灯片上的照片,大为惊讶。

那的确是三本书。

三本几乎是全新的线装书,书封上写着【格物学】三个大字。

郭泽转移视线,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都知道,魏太祖郭鹏称帝之后,致力于改革选拔人才的方式,并且最终成功将西汉武帝开创的察举制度改革为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之下,人们开始依靠考试和分数,择优录取为官。

这一选拔人才的方式,被证明在公平性上远远超过察举制度,打破了两汉以来选拔人才唯出身、门第至上的传统观念,使得平民子弟也能通过考试当官。

而这素来也是史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人们都认为魏太祖出身士族,是当时的上流社会阶层,是察举制度之下的既得利益者,但是他却最终废弃了察举制度。

他设立了并不符合当时统治阶级利益的科举制度,使得当时占据文化层面垄断地位的士族非常不满,并且最终在延德七年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皇帝和士族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最终爆发。

这些问题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细节,暂且不论,我们单说科举制度创立之后,魏太祖对选拔人才方式的改革,比如不断削减儒家五经的考试分量,增添农业、天文、地理、数学等学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