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少数人(第2/3页)

赵国桥的一双眼睛似乎要喷出火来。

韩陵山轻声道:“没法立字据是吧?这座城里的六千三百二十七个被你们迁出去的百姓,因为相信县尊,相信我蓝田县,这才义无反顾的迁出了潼关。

又因为留恋家园,他们宁愿居住在潼关外边的旷野里勉强度日,就希望能早日回到潼关。

现在看来,左良玉不可能在短期内退出潼关,我们也不能起大军一鼓作气将左良玉灭掉。

已经入秋了,你们就没有考虑过他们怎么过冬?有没有考虑到那些商贾如何做生意?有没有考虑过这些人怎么生活?

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过每日喝两碗粥的生活。

赵国桥,你也不要把你们的两碗粥看成施舍,在这件事上,你们是亏欠潼关百姓的,潼关百姓是在为蓝田县做出牺牲的。

连少数人的利益也能关心到的集体才是一个好集体,否则,今天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明日再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会养成你们习惯牺牲别人利益的习惯。

这个要不得。”

赵国桥安静了下来,坐在椅子上摊开手道:“在书院的时候你就比我高明,那么,你给我一个解决的办法,既能把左良玉大军封锁在潼关,又能让百姓不受左良玉大军荼毒。”

韩陵山笑道;“不用强盗封锁,百姓同样能封锁。”

赵国桥冷哼一声道:“既然我蓝田县界碑已经过了潼关,那么,我们就不能接受蓝田县百姓被人祸害这么一个后果。”

韩陵山道:“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我们未来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事情寄托在我们的大军身上。

这样做看似痛快,但是呢?

大军过后,草木不生!

军队的本源是破坏!

不论我们的军队多么小心,破坏都会发生,这不是我们一方军队克制就能决定的。

大军只能解决需要在战场上解决的事情,其余的事情需要我们付出耐心,抽丝剥茧的去解决。”

“怎么解决?”

韩陵山笑道:“我去找左良玉谈谈,有人能为我说说左良玉这个人吗?

我对他的过往不熟。”

一个坐在椅子上看似闭着眼睛打瞌睡的少年人立刻张嘴道:

左良玉此人初为辽东车右营都司的时候,自忖对得起国朝的信任,与建州人作战屡立战功,其全身上下的累累伤痕足以证明。

后因在崇祯元年,宁远兵变的时候御下不严,被袁崇焕赶回了家,削职为民。

这一次,左良玉认为国朝不公,袁崇焕赏罚不明!

崇祯三年己巳之变突起,军中大量军官受牵连被斩首,流放,罢黜,左良玉被起复官职投到将军马世龙手下,被派遣跟随游击曹文诏支援玉田、丰润,与建州人在洪桥、大堑山、遵化等地大战,战后因功与曹文诏一起获得增秩的赏赐。

崇祯四年七月。

孙承宗想要恢复之前被高第放弃的右屯、大凌河等地。

原本想要派出的总兵尤世威,因为需要守护皇陵,就改派左良玉帅兵前往。

看透孙承宗意图的黄台吉立即发兵前往阻止孙承宗,左良玉挥兵与敌激战于松山、杏山,战后论功,左良玉排在第一位。

崇祯五年,叛军进入河南意图攻略怀庆地区,左良玉受命领兵前往,由此开始了左良玉平乱生涯。

崇祯六年正月流寇陷阳城,左良玉挥军败之于涉县之西陂。

这是左良玉到达前线后取得的第一场胜仗。

此后左良玉一发不可收拾,同年三月左良玉击贼于万善驿,追至柳树口大败之,擒贼首数人。

当年夏季屡破贼之于官村,于沁河,于清化,于万善。

当年秋,左良玉连续败贼济源,又败之永宁青山岭银洞沟,又自叶县追至小武当山,皆斩贼魁甚众……

连续的胜利让左良玉自认功高,然而,却没有获得该有的升迁与赏赐,不仅仅如此。

己巳之变后皇帝开始恢复向各镇、前线大将军中派出监军内臣,这些监军的指手画脚引起了左良玉的极大不满。

果然,崇祯六年冬,左良玉与皇帝派出的京营兵合作连续败贼于柳泉、猛虎村,眼见形势不妙贼张妙手、贺双全等三十六家诡词乞抚。

对此左良玉与各部官军并不同意,认为只是他们的缓兵之计。但是监军内臣却为了争功,满口应允,随后叛军趁着天寒河面结冰破围而出。

这让左良玉郁闷至极,也就是从这个时候,他这个一心想用军功获取马上封侯的将军,对权力有了新的认知。

崇祯七年,因陈奇瑜轻信叛军诡词乞抚,导致功亏一篑,叛乱祸及湖广,河南,山陕。

左良玉被安排专职镇守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