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大结局(第4/5页)

无论长孙嬅对她说了什么,目的,仅仅是让她一边体会深宫的无奈与痛苦,一边学着接受。

长孙蕙苦笑了一下:“那就这样吧。”

秦晁打量着长孙蕙的神情:“岳母的意思是,就此作罢?”

长孙蕙目光轻转,落入院中景致:“你说,当日长孙嬅若没有选择暗中恐吓太子,让他对黛娘下手,而是继续忍着,等到她们出游归来,黛娘入宫,今日的黛娘,又是何种模样。”

她的语气不似一贯的镇定从容,是后怕的猜测。

秦晁默了一瞬,定道:“她——会处理得很好。”

长孙蕙目光轻闪,望向秦晁。

秦晁:“小婿记得岳母曾说过一句话,且说的很对。”

长孙蕙:“什么?”

秦晁:“最初与黛黛相识时,她……的确挺难的。无论是身处的境地,还是面对的人。”

“她不是神仙之躯,也会困惑遇难,瓶颈无措,甚至胆怯软弱。”

“但她不是会选择逃避的性子。只是需要多一些时间。”

“等她缓过来了,她能无师自通的学会解决困难的方法。”

“无论在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是在破壁漏风的陋室,无论她是金尊玉贵的郡主,还是乡野间出身糟粕的娘子,她都会过得很好。”

“无论生于何地,高贵或低贱,富有或贫穷,总有人深处绝望与无奈之中。”

“有的人等到了带他走出困境的人,有的人靠自己便走了出来,有的人,停滞不前越陷越深。”

“她就是有那样的本事,不仅自己能走出来,还能将深渊里的人也拉出来。”

秦晁抬眼,目光中露出些浅浅的笑意,语气带着安抚。

“所以,岳母不必多虑,也不必为没有发生的事愧疚不安。”

“倘若真的是那种情况,这世上唯一遗憾懊恼的人,只有我。”

长孙蕙望向秦晁。老实说,眼前的年轻人,的确让她意外。

早在很久之前,她与明靖便在宫中安了眼线。

在卫国公府得了线索,他们要调查的事,也变得明晰。

长孙嬅生下病儿李元琅,她心态不稳,也让李元琅活在自己随时会死去的阴影里。

当年,太子与先太子只是起了口舌之争,之后,李元琅便暴毙。

太子是无心之失,可他到底不能为自己彻底摘除责任。

他会写下那封罪己诏,长孙蕙曾怀疑过是长孙嬅搞的鬼。

长孙嬅知道,元德帝在此事上包庇了太子,她再怎么闹也得不到合意的结果。

所以,她故作看开,甚至接受了李元岱之后的殷勤照顾,在元德帝再生立太子的时候,默认了李元岱。

只有这样,她才能暗中对太子做手脚,让他对这件事耿耿于怀,疑心生暗鬼。

后来,元德帝要为长子建庙,太子也出了很大的力。

也许就是在那时,长孙嬅设计让太子亲手写下了罪己书,藏在先太子庙宇中,意在安抚亡灵,也为自己换一个安心。

而这,也是长孙嬅留到最后,准备向太子发难的证据。

当长孙嬅派去利州的刺客被擒时,她就知道事情即将败露,所以她立刻想到了那封罪己诏。

后来,明程审问那两个刺客时,明玄和长孙蕙布在宫中的眼线,也截到了那封太子亲笔手书。

长孙蕙雷厉风行,当即将此事告知长孙家。

果不其然,长孙家立刻慌了。

他们做梦都想不到,长孙嬅能做出这么多事来。

她要对付的,是当今太子,准太子妃,甚至是元德帝。

长孙家别说是人手的帮衬,就连关系都不敢再沾染半分。

至此,长孙嬅便失去了大半势力,加上明玄和长孙蕙在宫中安排的人手,长孙嬅很快陷入被动。

那两个刺客,长孙蕙一直没有交出去。

不仅仅因为关系到母家,更因为这件事情,元德帝是不会愿意它闹大的。

但长孙蕙没准备息事宁人,然后,秦晁为明黛来到了长安。

他为了明黛,在外拼命半年,又为了得到明程的信任,将自己挣得的一切,全给了明家。

他只要一个机会。

于是,长孙蕙给了他这个机会。

在正式见面后,她把那封手书夹在药材里给了她。

此事,明家不再出面。

她想看看,这个年轻人要用什么方式给明黛讨一个公道。

让长孙蕙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气势汹汹的年轻人,用了一招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

他直接将手书给了元德帝,也将人心里那份偏私的心思摸得透彻清楚。

这件事情,他处理的很好。

好像什么都不用做,但想做的事,都做到了。

一阵夹着香气的冷风吹来。

长孙蕙笑了笑:“你说得对。”

秦晁静静地看着长孙蕙。

长孙蕙:“有的人,生来就绝望又无奈。靠自己爬不出来,便期盼着有一个人能出现,拉自己一把。所以,一旦这个人出现,是死也不愿意放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