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5/6页)

要是让顾叔叔看出端倪,她宁愿走路!

幺妹和爸爸对视一眼,瞧吧,刚才说她自信大方了,现在又扭捏起来。“姐快上车吧,咱们赶时间。”

现在的深圳特区还是大片的荒山农田,成片的滩涂盐碱地,只有一条公路连接着蛇口与上级城市,那都还不是柏油马路。说实话,要不是远处的轮船汽笛声和来往络绎不绝的各色车辆,光看路面的话,跟大河口差别不大。

一路上,幺妹都在数着,他们遇到几辆公共汽车,几辆班车,几辆货车,面包车,拖拉机……明显,货运量比载客量大得多得多,而且是呈几十倍的差距。

再看来往行人,几乎没几个走路,都是骑自行车,甚至摩托车。穿着打扮都跟春苗差不多,洋溢着一股青春、时髦的气息,尤其那一双双锃亮的黑色系扣高跟皮鞋,显得可优雅可漂亮了。

当然,作为一只仔细的善于发现细节的小地精,幺妹还发现,她们的黑皮鞋里居然穿着淡淡玫瑰色的袜子……这可是大伯娘的内裤最想要的颜色!

关键吧,它还不是简单的玫红色,上头还绣着一朵朵形状规则,大小均匀的黄褐色花朵儿,当然,也有的是横竖交叉,阡陌纵横的绿色菱形方格……总之,小地精是开了眼界啦!

妈耶,这也太漂亮的吧!

幺妹赶紧问姐姐:“那是什么袜子呀?”

“尼龙袜。”春苗回过头来,“好看吧?今年可流行了。”

幺妹看看自己白球鞋里的白线袜,觉着它忽然又不香了。

这也太寡淡,太单调了吧?

而且,她还发现,白线袜特别容易脏,特别容易磨破,她已经很爱惜了,可还是最多半个月就得换一双袜子,因为脚后跟和脚趾都没了。奶奶说咱们家现在不差钱,不能委屈了她,一破就扔,换新的。

可这尼龙袜不一样,姐姐说它特别耐磨特别牢固,弹性又好,洗了以后一会儿就干了,冬天非常方便……当然,最主要还是它漂亮!

那明媚艳丽的,色彩斑斓的,穿上去就像穿了春天,她能不爱吗?

小地精掏出小本本,默默地在“心愿单”上记下:尼龙袜,括号:男女。

春苗悄悄跟周文良说:“快看,我就说我妹很厉害吧?她那小本本上记的都是她临时想到的事儿,有时是写作文的灵感,有时是要买的东西,忽然想吃的糖果罐头。”

周文良清瘦的脊背震动几下,明显是在笑,“那我猜现在记的是尼龙袜吧?”

两个人都笑了。

幺妹在这种事上不知害羞为何物,她甚至促狭鬼似的冲他们吐吐舌头,略略略,这可不是白记的哦,因为她可以肯定,在阳城市和书城都没见过这样的袜子。

还是那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那就是商机。

终于,骑了半小时的自行车,他们终于到达陈姓男子家门口。那是一栋破旧的土坯房,黄色的土墙上用白色石灰写着“时间就是效率”的标语,而它旁边的红砖墙上写的则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简单明了。

幺妹想要再看,土坯房的门“嘎吱”一声开了,有个瘦骨嶙峋的长头发男人从里头出来,用他们听不懂的话说了句啥。

幺妹忙看向春苗,春苗也听不懂,看向周文良。

“他问我们找谁。”

顾家父女俩这才发现,周文良说的居然是石兰省方言,他们居然是老乡!

周文良是广州大学语言学院的高材生,虽然是石兰人,可他从小见识广,落落大方,能用广东话跟男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听说他们就是来买地的,陈姓男子双眼冒光,赶紧手舞足蹈比划起来。

在周文良的翻译下,幺妹明白了。他让他们快把剩下的地钱结算给他,他等着急用,要再不来的话,他就卖给别人了,定金一分也别想拿回去!

“文良哥,那你问他地价多少。”

周文良如实转达,“他说要三万四,一万块钱一亩。”心里也被吓到了,一万块一亩的还是地吗?怕不是金子哟!

明摆着,陈姓男子就是欺负他们外省人,因为最近也确实有不少外省人来买地买屋,地价水涨船高,再遇上他们这样的斯文人,更加要多砍几刀了。

赌徒,是没有良心可言的。

幺妹和爸爸对视一眼,贵,可也买得起。

只不过,他们不喜欢被人当冤大头的感觉。

“文良哥你告诉他,他的地距离蛇口工业园太远了,我们想买近的。”

陈姓男子听了,从鼻子里“嗤”一声,“工业园附近的早卖光了,想买做梦去吧!”成千上万的港商想来买呢,还等得到几个乡巴佬?

幺妹这暴脾气,“文良哥问他,一千块一亩卖不卖,不卖我们就走人。”

周文良摸了摸鼻子,这姑娘砍价可真够狠的啊,别人都是几十几百的砍,她是直接一刀砍去九千!九千啊,虽然男子确实也是狮子大开口,可实际这边的地价也不便宜,房子都是按平米卖,而不是套数,一平米八九百块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