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6/7页)

陈静“哇”一声嚎啕大哭出来,腿一软,情不自禁跪在原地。她一哭,其他人隐忍的泪水再也挂不住,纷纷满脸泪痕的哭出声来。孩子们一开始不明所以,看见大人哭,仿佛触动了他们可怜的痛哭神经,也跟着哭起来。

所有人,从楼里跑出来的,翻垃圾的,买菜回来的,下班刚走出车间的,全都哭着站在原地,播音员的声音却再也听不见。

等到讣告播完,才有人开始走动。

可大家哪儿也不想去,他们要去车间,要去办公室,要去有集体的地方,要跟所有人在一起!

黄柔一面哭,一面往校长办公室去,谁也没有哪怕一分的精力来管孩子。幺妹和春苗哭了会儿,没有去处没人管的她们,只能回家。

谁也想不到,1976年,悲痛的一年,就在这个广播里开始了。

***

因为出了这么大的事,举国震惊,全社会各界哀痛不已,原定的期末考时间往后推了一个星期,供销社招工也暂停,工人,农民,学生,虽然还在有条不紊做着各自手里的事,可大家都知道,不一样了。

1月15号,顾三和黄柔要代表各自单位上市里参加追悼会,接下来半个月,他们的眼睛都是红肿的。哪怕顾三,铁骨铮铮的汉子,已经连续半个月没有回过家,好容易回来一次,也是红着眼睛一言不发。

继当天的嚎啕大哭后,陈静已经不知道哭过多少次了,每天上课朗读社论的时候,她都是忍着泪,沙哑着嗓子,每每才读一半,就泣不成声。

这时候,小地精第一次感觉到,人类的悲喜是相通的。当一位伟人,伟大到所有人都发自内心敬佩、爱戴他时,人类的悲喜就是相通的。

什么四娘婆,什么婆媳矛盾,什么男女混账事,什么离婚不离婚……在这样的全国人民共同的巨大损失面前,全都变得不值一提。

这个春节,春月没有回来,友娣也没有去北京,崔顾两家人再也没有因为黄柔一家三口到底该去谁家过年而争论,因为所有人都无心过年。

翻年过去,哀痛的气氛稍微缓解一两分的时候,四月里的某一天,正在上课的陈静忽然破口大骂起来,那是一种愤怒与无力交织的痛苦,整个国家都沉浸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虽然听得似懂非懂,可谁也不敢说话。

幸好,孩子们都喜欢陈老师,大家都不约而同的为她保守秘密,这节课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只有黄柔,她把桌上的《人日》和《参考消息》全收起来,无精打采的问幺妹:“今天你静静阿姨没说什么吗?”

幺妹乖兮兮的摇头。

可黄柔还是了解自己好友的,叹口气,“你多提醒她一下,万一她再提起,你就说点别的打断她,知道吗?”

幺妹乖兮兮的点头。

她知道的事情很多,静静阿姨不止在课上破口大骂,还念了好几首诗给他们听,据说是从北京传来的。

黄柔看着绿意黯然的窗外,虽然已经春天了,可她却觉着寒冬一般的难受。但她告诫自己不要乱想,不要沉浸在悲痛中,她想起路上遇到的徐志刚两口子,心里一阵阵的难受。

徐志刚和尤雯雯在三年前结婚,上个月生下二胎,过得倒是有滋有味,现在已经升到县司法局了,而她的好友,还是一个人。

陈静相貌不差,性格开朗,家境也很好,追她的人不少,可她就是一直不松口,现在还在拗着,一会儿说恨不得立马当天原地结婚,一会儿又听见“结婚”两个字就头大。

大家也已经习惯了她的愤青属性,还挺喜欢这样敢爱敢恨有血有肉的她,厂里不少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排着队的追求她呢。

小地精看妈妈的笑容就知道,肯定是又在琢磨怎么把静静阿姨嫁出去了。她眯着眼,掐着手指头,口中念念有词,片刻后忽然悠悠的说:“等我上四年级的时候,阿姨就能结婚啦。”也许。

“真的?”

“真哒。”

黄柔笑着摸摸她脑袋,“你可别骗我啊,不然到时候打你屁股哦。”

幺妹想了想,决定还是打个补丁吧:“嗯,很有可能结,也不是一定会结,看阿姨心情。”

黄柔“噗嗤”一声乐了,这跟现在有啥区别?“我啊,就信小地精的话,看会不会成真。”

结不结婚还没得到验证,可坏消息却一个接一个的传来,滇藏公路建成通车后半个月,7月28号中午,广播里播报,河北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

又是举国震惊。

四年级开学后一个星期,9月9号,另一位伟人在北京与世长辞。

这一次,厂区的广播修好了,大家在播音员播第一遍的时候就听见了,全都嚎啕大哭着跑出家门,陈静再次跪倒在地,听说厂里有个年轻工人从二层楼跳下去,还有农村曾被旧社会压迫了一辈子的老人,当场难过得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