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韩霁目瞪口呆,简直要怀疑这林九娘是不是在他肚子里养了条蛔虫,为什么他脑中的小想法都被她随口说了出来呢?

“科举?”

尽管被猜中了想法,但韩霁并不想这么快承认。

林悠不知道她眼前的大佬脑子里在想什么,开始不遗余力的推进剧情。

“是啊!科举!考科举好处太多了,我爹当年中过举人,我那时候还小,就记得四方邻里都尊重我爹是个读书人,时不时的给我家送鸡蛋瓜果!所以读书考科举一定没错的!你考中了状元,你爹和家里人就没话说了!”

林悠以林九娘的方式劝学,这样听起来比较真实。

而韩霁简直要被她朴实无华的言语打动了,她的话糙理不糙。

西宋崇文抑武,科举招揽天下之才,朝廷尤为重视,□□时曾下过一道旨,考取功名者无论罪行一概免死,这道旨意直至今日仍在施行,所以哪怕谏议院有时指着官家鼻子骂,官家也最多把人罢官流放,杀他不得。

韩霁离京时其实就有过这方面的打算,所以才会循着方向来安阳县找他已然辞官的先生,可惜先生没找着,倒遇上了一场劫难。

不知为何,原本只是心中的一个小想法,并没有真正下定决心去做,可被人当面说出来之后,反而激励了他。

心里那一株迟疑生长的小苗苗,在这一瞬间忽然长成了参天大树,让韩霁感受到一股从未有过的坚定。

“那你明日再随我去一趟县衙。”韩霁说。

他腿脚还没好利索,去哪里一个人都不方便。

推动剧情发展,把主角推向主线的事林悠当然要做,闻言欣然应承:

“好!”

**

第二天一早,林悠早早就给雇了辆牛车在门口等候,扶着韩霁上车,一路把他送到了知县衙门。

下车后,有官差认出了韩霁,知道是他们大人的师弟,赶忙上前搀扶。

林悠不想进衙门,便对韩霁说:

“郎君,我去那边看看,在外面等你!”

韩霁叮嘱:“别走远,我一会儿就出来。”

看着韩霁走进衙门之后,林悠才在周围转了转,奇怪的是县衙附近居然开了家胭脂水粉店,林悠进去转了一圈,花巨款买下五支石黛眉笔,古代没有铅笔,用毛笔画底稿总没那么方便,这眉笔虽然没有铅笔顺滑,但却是难得的硬笔。

县衙外面设有一处遮阳亭廊,供等着打官司的百姓等候所用,今日看来没人告状,亭廊中空无一人。

林悠急着试看新买的石黛眉笔画出的效果,便到亭廊里找了个位置,将背上的画板取下来试画。

远远听见一队官兵纷乱的脚步声,还夹杂着呼喝与谩骂声,林悠抬眼往骚乱处看去,就看见一队官兵,押送着一个手捆铁链的男子往衙门口走来。

那男子深目高鼻,看着像是番邦人,凶神恶煞的,他身上衣服上全是血,看着像是受伤了,但即便如此他依旧无所畏惧,一路骂骂咧咧,几个官兵拖着铁链联手压制似乎还有点吃力。

领头的官兵叫桂峰,就是他帮韩霁追回赃款,林悠认识他,桂峰也认出林悠,远远与她点了点头,便带着犯人进衙门。

林悠盯着他们,直到他们都进了衙门才收回目光。

谁知道她刚收回目光,衙门口那边就传来一阵更大的骚动,林悠隐隐约约的听见‘跑了跑了’‘抓住他’等声音。

只见先前刚被官兵抓回来的犯人如一头蛮牛般,冲出了衙门口官兵们的围拦堵截,手上的铁链还没解开就攀爬上了屋顶,再几个翻落人就不见了。

杜峰没想到自己刚把犯人交接到回去,还没来得及登记,犯人就跑了,问衙门口被犯人撞翻在地的守门官差,只是知道个犯人逃跑的大概方向。

因为这个逃犯的事情,整个县衙都出动了。

林悠见状,赶忙进衙门去找韩霁。

出事以后,韩霁被阚县令喊去了大堂出谋划策,林悠在大堂门外探头往里看了一眼,韩霁看见她,跟她使了个‘稍等’的眼色。

林悠收到他的意思,点了点头,便在门外的石阶上坐下等待。

大堂中,阚县令勃然大怒,对杜峰等官差责骂不已:

“你们是干什么吃的?都抓住了,还给人跑了!他身上背了好几条人命,现在跑了,要是再出人命,你们谁担当得起责任?”

杜峰被骂的有点冤枉,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人抓回来,谁知道交接登记的时候出了事。

“大人,下海捕令吧。那厮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得赶紧抓回来才行。”杜峰说。

另一个官差说:“头儿,海捕令得有画像,咱们埋伏了半个月 ,才跟踪到他的行踪,除了咱们几个见过他之外,其他兄弟都没见过他长什么样,海捕令怎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