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直言诛心 昆陵喋血(第3/4页)

张敏娘的脸上已是一片雪白,嘴唇上都没了血色。祇氏却不再看她,转身举起了手中的杯盏,向张氏微微一笑,“姊姊说得不错,再过十几日便是新年,咱们总不能因为以前的不顺,便不过以后的日子了,来日方长,我也祝诸位前事终不忘,来年多可期!”

原本压抑的堂屋里,气氛顿时松了下来,张氏也笑道,“今年喝了这么些苦酒辣酒说不出滋味的闷酒,才终于喝到了这一杯美酒,教我们又如何能忘得掉!”屋里的笑声、谢酒声顿时响成了一片。

张敏娘悄无声息的转身走了出去,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的闪开了道路,转开了目光,她走出堂屋,穿过庭院和门房,一路走到了外面,步子越走越快,直到那写着“苏府”两字的乌头门前,脚步才停了下来。

婢女娜娜早已追得气喘吁吁,忙道,“娘子何必与她们一般见识?待到苏公子回来,且有她们后悔莫及的时候!”

张敏娘抬头看着“苏府”二字,不言不动,惨白的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良久之后突然轻轻的点了点头,“正是,且有他们后悔莫及的时候!”

……

从龟兹往北,穿过天山山脉,便是昆陵都护府的辖区,正是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弥射所率五咄陆部的牧马之地,大约是早已接到了发兵的命令,唐军一路所经的部落州县,倒也戒备严整。只是不知怎地,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率领的一万骑兵跋涉数百里,两日之前便已与唐军汇合,而坐拥地主之利的兴昔亡可汗却是迟迟未曾出现。

这一日午后,一封来自长安的敕书马上飞递传至唐军的中军大帐,没过多久,阿史那步真便面色沉凝的进了大帐,足足过了两三盏茶的功夫才告辞而去。

中军大帐中的油灯依然摇曳不定,案几之后的苏海政,脸色一片青白,牙关紧咬,整个人虽是静静的坐在那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可怖。

奉命进帐的卢青岩一眼看到此番景象,心里便是一紧,忙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大都护相召,不知所为何事?”

苏海政停了片刻才开口,冷冷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干涩,“继往绝可汗适才来报,兴昔亡可汗这半年以来与吐蕃往来密切,近日所部兵马又甚有异动,恐怕要对大军不利!”

卢青岩一怔,暗暗的松了口气,抬起头来,“大都护多虑了,兴昔亡可汗效力我朝数十年,性子也不甚鲁莽,吐蕃如今虽然势大,到底不比我大唐天朝气象,说他与吐蕃暗通款曲、首鼠两端或有可能,说他会举兵谋反,对大军不利,以下官看来,断然不至于!”

苏海政声音依然冰冷,“继往绝可汗所言确凿,不似虚言,兴昔亡若不是心怀异志,为何州府戒备森严,人却迟迟不至?”

卢青岩笑了起来,“大都护,旁人说兴昔亡反也罢了,这位继往绝可汗的话怎能信得?西疆之人谁不知晓,他与兴昔亡名为兄弟,实为死敌,昔日为争可汗之位,射杀了兴昔亡可汗数十位亲眷,两人是不共戴天之仇,因此圣上才会把突厥十姓一分为二,让他们分而治之,但凡遇到大军行动,也让两人分别带兵跟随,为的便是让他们互相牵制,才不至于惹出乱子来。这兴昔亡可汗要反的话语,从继往绝口中说出,如何信得?”

苏海政一言不发的看着卢青岩,锐利的目光中渐渐带上了几丝杀气,卢青岩只觉得背后一片冰凉,心里转了几转这才醒悟过来,脸色不由白了,“大都护,兴昔亡可汗虽是不识时务,暗怀异志,但他在西疆威望素著,如今罪状又是未彰,大都护便算要令他伏法,还是要款款图之,方才妥当。”

苏海政沉默片刻,冷笑起来,“罪状未彰?如今我等不过八千之众,加上继往绝可汗的骑兵,也不足两万,在昆陵境内,兴昔亡若是登高一呼,便会有数万骑兵来攻,难不成要等他大军杀到,才能动手?只怕那时,咱们已不过是一盘鱼肉!”

他看了看案几上的敕书,声音更是沉了下来,“今日圣上敕书已到,说是东边用兵正紧,西疆若有宵小作乱,当以安抚为主,不可再妄动刀兵,便是不得已而用兵,也当以胡制胡,爱惜民力,不可令边民生怨……”

“还有,今日斥候有密报,龟兹叛兵已是望风而逃,两城均已是空城,依你看来,我这弦上之箭,难不成只能对准自己的咽喉?”

卢青岩怔在那里,脸色渐渐变得和苏海政一样青白:圣上那边显然是收到了麴智湛的奏章,因此才警告苏海政,不许轻易用兵,即便用兵,也不可再如此征粮,若无刀兵之举、军粮之事,那麴氏父子和裴行俭,又如何动得?这也罢了,可那些龟兹叛兵居然不等大军开到,便望风而逃,此役已是无敌可战,那六百亲兵之死又如何抹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