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阖家欢喜(第2/2页)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五郎和小七高中,王举人全家来道贺,从此称与连家为世交。至于其他前来趋奉、攀亲的,则是数不胜数。便在宴席中,就有好几个要给五郎做媒的。

张青山一家自然也都来了,住了三天,李氏、张王氏、胡氏和张氏一起高高兴兴地听了三天的戏。这回的戏都是选那热闹、兆头好的,什么满床笏、四进士、金印记、天官赐福、富贵长春等。

张青山的心思却不在戏上头,两个外孙,一个新晋的举人,一个新中的秀才,张青山可高兴坏了。他带来了几坛亲自酿的烧酒,和连守信喝的大醉。

“我闺女啊,算是熬出来了,熬出来了……”醉后,张青山就会这样感叹道。

“……外孙们出息大发了,我也跟着借光。现在我走出去,也有管我叫老爷的了。我们那屯子里人说,要保举我做里正,哈哈……我可不耐烦做那个……”

张青山本来就很有威望,如今自然是更上一层楼。

吴家一家、陆家一家也都来了,他们不仅来贺喜,还帮着连蔓儿家各处料理、照管事情。两个兄弟都越来越有出息,连枝儿当然最高兴。

小胖娃大宝在五郎离家的时候,还不会叫舅。现在会了,却只认小七,不认五郎。五郎拿了好些玩意儿出来,哄得大宝开心了,大宝才和他亲近起来,叫了一声舅。五郎虽然老成,抱着大宝也不由得眉开眼笑。

三天的宴席过后,连蔓儿又留下唱的最好的一班戏班子,自家人,包括张青山一家、吴家兴一家,陆炳武一家,还有连叶儿一家,自在地乐呵了一天,大家这才散了。

庆祝过后,一切收拾停当,大家的心也静了下来。一家人难免坐在一起,慢慢地就谈到了将来的打算。

五郎中了举人,下一步就是参加会试。以后他一年中还是会有大部分时间在京城,跟随鲁先生念书、历练。小七的下一步是参加乡试,因此除了继续念书之外,也应该出外游历游历,就如同当年的五郎一样。

五郎能有如今这样的沉稳和见识,与他的历练是分不开的。因此连家人都知道,死读书是不成的,历练同样重要,他们当然要为小七提供这样的机会。

连守信和张氏还背着几个孩子,说起了悄悄话。

“他们兄弟俩这次都考中了,因为急着回家,府城那边还没摆宴席请客。”连守信就道,“也该去操办操办……”

“是啊,”张氏就点头,“本来还打算在家过完年,去府城过上元节就行了。”

这几天,连守信和张氏心里都有考虑,再加上来道喜的贺客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他们两口子也都想到了这一点。

为了孩子们都将来,以后只怕不能总待在三十里营子,县城不用说,府城那边,是该多去住一住的。

而这个将来,还不仅仅是指几个孩子的前程……

“……看着大宝啊,我这眼馋啊。”张氏就小声地跟连守信道,“是,外孙也是孙,可毕竟大宝姓吴。这要是咱五郎也有这么大的儿子了,该多好。咱自家的孙子,成天都能在眼前。……五郎这年纪也差不多了,虽说是男子汉,年纪啥的不急,可也差不多到时候了。当初不就是说,等考中了举人,就该议这个事了。”

说来说去,张氏着急想抱孙子了。

连守信在这上面,和张氏的意见是完全一致的。

“还有咱蔓儿,”张氏又将声音押的更低了些,“也是时候该定亲了,咱这县城里,十里八村的,我都想了一圈,还真没有啥合适的,又知根知底的。咱往府城住着去,也能多了解点,快些定下来。”

“嗯。”连守信点头。

两口子这正商量着,外面就有人进来禀报,说是老宅来人了。

蒋氏带着连芽儿和大妞妞来了,蒋氏还递上来一个包袱。

“……这是老太太打发我给送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