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当机立断(第2/2页)

之所以说赵文才这卖麦种的生意做的不地道,还不是说他的定价。而是他在卖麦种的时候,放出来的话。

“说啥太仓那边卖麦种的都得了衙门的明令,辽东这边要买麦种,只卖给他一家,别人不管是谁要买,都不卖。想种麦子,买麦种,就得到他那去买。还说啥,这是刚开始卖,看大家伙乡里乡亲的,价钱还便宜。要不赶紧买,他那麦种就要涨价,还得成倍的涨。”连蔓儿道,“这都叫啥事?”

赵文才能有什么本领让太仓那边卖麦种的铺子只把麦种卖给他,不卖给辽东府别的人?还说衙门的明令,这里面自然是有连家上房那些人的事。

与辽东府最近的、能买到麦种的地方,也就是太仓县了。都是庄户人家,要去更远的地方买,不是没钱就是没人。就真的有人相信了赵文才的话,怕他以后还要涨价,捏着鼻子去买了麦种。

背地里的抱怨和咒骂,自然少不了。

连守信知道了,就很上火。

“我觉得这件事,咱不能放着不管。”连蔓儿想了想,就道。

五郎沉思。

“咋管?”连守信就忙问道。

“哥,”连蔓儿就转向五郎,“你看你能不能给锦阳县的县衙写个帖子?”

“嗯,我也正这么想。”五郎就道,“我马上去写帖子,明天一早就送县衙去。”

“这个……”连守信张了张嘴,似乎是有话要说。

大家就都看向连守信。

“爹,哥这么做,你不同意?”连蔓儿就问,“是因为上房太仓那边的人?”

“也不是不同意。”连守信就迟疑着道。

连蔓儿看连守信为难又纠结的样子,就明白了。连守信是个标准的庄稼人,身上有着庄稼人的共性。本分、老实、胆小、怕事,最怕的就是和衙门扯上关系。

小老百姓根深蒂固的想法,宁死不打官司,避着衙门走。

“爹,这事已经不是闲事了。”连蔓儿就对连守信道,“他们在太仓咋折腾,离的咱远,咱管不了。可就在咱这边,闹出这样的事来,咱不能不管。”

“爹,我哥现在是秀才,是有功名的人了。碰上这样的事,咱要管,而且咱也有能力管。”连蔓儿见连守信的表情有些松动,又继续道,“爹,不说别的,你也不想看咱这周围的乡亲这样让他们给欺压不是?”

“……是这个理。”连守信就道。他的正义感还是挺强的。“我就是不大懂,这样的事,五郎给衙门递帖子,能管用?”

“管用,咋不管用那。爹你明天看着就行了。”连蔓儿就道。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匆忙地吃过早饭,五郎就带着韩忠和小喜去了县里。晌午五郎就回来了,还带回来了县衙的差役,将赵家的铺子给封了。那些差役还将赵文才父子俩锁去了县里。

五郎回到家,一家人就都到前厅说话。

“哥,吃晌午饭了没?”连蔓儿见五郎面有倦色,就问道。

“一上午就办事了,还没吃。”五郎就道。

连蔓儿忙吩咐小福到厨房去找韩忠媳妇,给五郎准备饭菜。

“晌午家里吃的啥?”五郎就问。

“吃的面条。”连蔓儿就道。

“那就给我弄面条就行了。”五郎就道。

“面码要多些,再准备两个小菜。”连蔓儿就吩咐小喜,让厨房里给五郎做炸酱面。

接着连蔓儿就问五郎事情的经过。

五郎就大概说了一遍,事情办的挺顺利,他的帖子一递进去,县令就让人请他去了内堂说话,然后,就派了人查封赵文才的铺子,将赵家的男丁都抓去县衙问罪了。

事情办的顺利,五郎脸上却不见一丝的喜色。

“……知县跟我说,他已经得了这个消息,就是关系到咱们家,他不知道消息真假,一时没有行动。”五郎缓缓地道。

“咱们家?”连蔓儿心中一动,“哥,这个咱们家不是指太仓那些人,是指咱们自家吗?”

“嗯。”五郎点头。

也就是说,有人在知县吹风,说赵文才这样卖麦种,里面还有她们家的事。

“哥,这可多亏你去了。”连蔓儿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