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见信如面

五郎说着话,就把信放炕上了。

连蔓儿就瞄了一眼,见那封信颇有些厚度,算算日子,应该是在周氏回到太仓之后,还写了找人捎过来的。五郎的前面写了两封信,太仓那边都没有回音,不知道这封信里面,会写些什么。

“五郎,小七,去洗洗手。”连守信并没有急于要看信,现在他更关心两个儿子是不是饿了。“洗完手赶紧吃饭。你爷那信,咱吃晚饭再看。”

“哎。”五郎和小七就都答应着去洗手。

将饭菜都摆上桌,一家人坐下吃饭,连守信和张氏只是向五郎和小七询问了两句在私塾的事,谁也没有提连老爷子的信。

吃过了饭,收拾的停停当当的了,还是五郎先将信拿了起来。

“爹,你自己试着看看不?”五郎就把信递给连守信。

连守信也跟着小七学了些字,不过说到看信,还是有难度的。

虽是如此,连守信听五郎这么说,还是将信接了过去,撕开信封,拿出信纸展开,皱眉看了一会,连守信就又将信递还给五郎。

“我就能看明白,你奶到太仓了。五郎,还是你念,我和你娘我们听听就行了。”连守信道。

五郎就接了信,开始念。

信的开头,连老爷子首先告诉连守信和连守礼,周氏已经于某日顺利地回到太仓,一切安好,让他们两家人放心。

连老爷子每次来信,在信封上写明的收信人都是连守信,而在信里面抬头都是“吾儿守礼、守信”。

所以,每次接到连老爷子的信,连守信都会通知连守礼一家,现在连守礼不在,有赵氏和连叶儿在,到时候也会将信的内容转达给连守礼。

接下来,连老爷子又在信里说,他自去年年底,身子就不大好,为了不让在三十里营子的两个儿子担心,所以一直没有写信告诉他们。

连蔓儿听到这,心里暗想,这应该是连老爷子在委婉地解释,他为什么没有及时回复那两封信吧。老人病了,那所有的事情自然都要靠后,而不给他们写信,更是为了他们考虑,不让他们担心。这样,他们不仅没有理由责怪老人,反而要感念老人为儿孙们着想。

连老爷子一贯有这个“巧”,连蔓儿早有准备,她更感兴趣的是,对于英子和平嫂事件,连老爷子会怎样解释。或许,他会避而不谈?

事实证明,连老爷子并没有回避这两个话题,接下来的信里,他做出了解释。

首先是英子的事。连老爷子承认,连守仁纳英子为妾,确有其事。并且说,这件事,是一个重大的失误。而造成这个失误的,有许多客观的原因。

一是连花儿和宋家将英子巴巴地送到太仓,这本身就莫名其妙。英子在太仓客不客、奴不奴,地位尴尬。连老爷子因为这是女眷的事,侧面嘱咐周氏和古氏处理好。结果是英子蒙蔽了周氏,并上了连守仁的床。

周氏发现后,英子苦口央求,要跟连守仁,连守仁也默认了,因此周氏就做主,给了英子一个名分。

当然,信里连老爷子的用词要委婉许多,不过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此。

连老爷子没提连花儿还留下话,想将英子嫁给三郎这件事。或许是何氏大嘴胡说?连蔓儿表示存疑。

然后,连老爷子在信中说,这件事,连守仁自然有错,然后就是周氏的“妇人之仁”、妇人家的“小性儿”促成了英子这件事。

连老爷子说周氏因为妇人的“小性儿”,而让英子做了连守仁的妾。那么是不是说,连老爷子对于周氏和古氏婆媳之间的争斗、矛盾是心知肚明的那?

其实,原来在三十里营子的时候,周氏对待几个儿媳妇是怎样的,连老爷子也都是看在眼里,只不过他一贯的态度,都是听之任之,只有在事情无法收场的时候,他才会出面说上一两句话。

连老爷子还自我检讨,说英子这件事,他没有成功地拦下来,也是因为“妇人之仁”。说是失了贞洁的女子,只有死路一条,英子还是家乡的女子,而且连守仁确实和英子不清白了,只有连守仁收了英子,才能给英子一条出路。

连蔓儿托腮。

其实就是连守仁睡了英子,人家英子赖上了连守仁,又有周氏发话表示承认,那么英子是不收也得收。连蔓儿心想,英子已经经历和王幼怀和宋海龙,结果都被人家给扔垃圾似的扔了。两处都落空了,到了连守仁这,她自然要死命抱着不放。

像王家和宋家那样的人家,在打发英子这样的人方面,是有着丰富的经验的。而太仓连家,刚从简单的庄户人家迈进小官吏的门槛,在这方面还是白纸。

结果就是宋海龙和王幼怀无事,而连守仁却被抓包了。

连蔓儿叹气。

信里,连老爷子也长叹,事情已经这样了,无可奈何。“我连家男儿从未做过失德之事,此事以后定要慎之、戒之,不要赴汝兄之后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