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6页)

如此,最开始用的几种纸张价格就降下来了,寒门能读书的人也更多了。尤其是,活字印刷起来后,安觅又创办免费的图书馆,让买不起书读的寒门学生快要将安觅奉若神明。

这样一来,自是让那些以有丰富的藏书阁为豪的氏族大家们恨得养牙痒痒,可是安觅此举得到皇帝应允,又有魏景和保驾护航,最后只能忍下这口气。

得知图书馆里有许多他们藏书阁里都没有的知识时,也忍不住光顾图书馆,然后就真香了,佩服的同时,又觉得自家眼光太浅。最后,把家里藏书都拿出来印了一份贡献给图书馆,造福天下学子。

当年安家人离开的一年后,朝廷组建的海队首次扬帆启航,三年后归来,不但带回了不一样的红薯、玉米、橡胶树等物,还带回首批来访大虞的外国人,那些人看到比他们当地还大的红薯、玉米各种农作物,包括拼音这些,都大呼惊奇,征求留下来探讨一二。得知大虞有预防天花的法子,还请求大虞赐药。

原本该是从海外寻得的稀罕农作物,在这个世界却成了外国人从大虞拿回去种植,原本海外国家发展该是遥遥领先的,在这个世界,大虞却比海外发展得更快,更强大。

幼儿园方面,没两年,安觅就将非池幼儿园也改成了非池学院,里边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区域的教学楼,后来更是成了公办学院。

幼儿园学龄一年,其实就是现代最开始的学前班。

小学三年,中学六年,如此一来,就算最晚的学生七岁入学

,到中学毕业也才十七岁,不耽误古代成家立业早的问题。

不过,因为安觅联合安大哥提出过早生孩子会导致大概率难产等问题,大虞的女子也由十四五岁开始成亲变成十八岁起。

而最早的第一批女学生,毕业后就被安排当夫子,成了天下女子的楷模。大虞对女子的束缚也越来越开放,随着越来越多工种的出现,大虞女子能就业的岗位也越来越多。

后来条件好了,朝廷更是下政令,让各地在各村各县免费开展扫盲班,不说让人人都认得字,至少能知道自己的名字如何写。

莫老和他的老伙伴们更是在晚年著作出了新的字典,为大虞的教学立下新的里程碑。

随着大虞的发展蒸蒸日上,百姓富足安宁,安觅又开始发展娱乐方面的东西,首先是娱乐会所,里面包含棋牌、台球、麻将、斗地主、保龄球等。

捶丸,也就是高尔夫球场,还创办了史上第一场画展,此后,让大虞的文豪大家们争先效仿,隔三岔五就来一场画展。

短短二十年间,大虞生产力加大,有了橡胶树后就有了自行车的生产,女子地位有所提升,离当初二人隔空说的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的盛世美景已经不远。

……

魏予安再踏上京城,城门口已不再是尘土飞扬,而是一片平坦的水泥,两边茶馆戏台林立,等候进城的人还可喝茶看戏打发时间。又有专门的车站,想去哪到点就能走。

进城后又有自行车出租行,还有导游带你京城一日游。京城的街道上规划得更加完善,有双向车道,人行道,避免来往冲撞。

魏予安到了城门口,走的是特别通道,拿出一枚令牌立即得到放行。

“左相爷家的公子回来了。”

“魏公子看起来还是十五六岁的样子。”

“脸长得嫩吧?魏夫人看起来也没怎么变。”

“大虞能有如今都多亏了左相一家,当年哪里能想到咱大虞能有今日。”

“听闻魏老夫人就这几日的事了,按朝廷规矩,左相大人要丁忧三年,都说皇上夺情的可能性很大。”

……

魏予安不知道后面的人怎么议论,他一路策马

回到魏家。

二十年过去,魏家早已不是当年的魏家,周边房子买下来早就建成五进大院。

魏老大当年娶妻杨氏,又生了两儿一女,大丫二丫早就嫁出去,如今把事业搞得风生水起。

大虞的美食也随着二丫到十岁开始发扬光大,到她能谈婚论嫁的年纪,美食铺子已经开遍大虞。

而大丫成为远近驰名的刺绣大师,手握双面绣技法,有次见过安觅制作干花,还自个琢磨成了花艺大师,开了刺绣和花艺社。

魏予安一进府,便见魏家气氛沉重,已经准备挂白。他快步往祖母的院子走去。

魏老太的屋里已经围满了儿孙,魏景和官场沉浮多年,身上官威越发重,在场的人都以他为首。

“娘,您可听到了?平安回来了。”魏景和红着眼眶说。

床上的魏老太仿佛回光返照般,面容慈祥地点头,还朝安觅伸出手。

安觅把手放到那只苍老的手上,“娘。”

“在娘心里,你永远是落在我们魏家的小仙女。有你,才有我们魏家……你和老二好好的。老二要是欺负你啊……你到娘跟前说,娘入他梦里教训……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