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第2/3页)

这一日,数日的晴光日好过后,连绵不绝的秋雨随之而来,是北方地界而少有的细细蒙蒙,走在宫道之上,细小的雨丝轻轻飘过脸颊,沈煊恍然间竟以为身在江南。

正午十分,御书房内天成帝正伙同几位心腹商议朝事,沈煊自然也在其中,随着几位王爷协同党羽纷纷落马,朝中一下子便空中了许多位置。虽然绝大多数是吏部操心之事,然而一些重要位置,还是要由陛下本人亲自定夺。

涉及权利之争,便是以往并肩作战的同僚也免不了心生嫌隙,正值两位老大人争执不休之际,突然外间一内侍急急忙忙跑了过来。

随后李总管快步走到陛下身后,也不晓得说了什么。只见天成帝面色突变,匆匆散了争执不休的诸位臣官,抬脚大步往外殿走去。

沈煊几人对视一眼,纷纷掩下心中惊异。离宫之前,沈煊不自觉回头看了一眼,御驾离开的方向,分明大明宫所在………

***

巧的是,天成帝御驾驾临之时,宁王也正好到了宫门之外。四目之间,两人心中具都有些不好的预感。

尤其是看见众位侯在外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太医之时,天成帝心口一跳,手上不自觉的拨弄着虎口处的白玉扳指。宁王眸光微垂,让人看不清其中神色。

“你们过来了!”

殿内,上皇站在窗口处,看着窗外蒙蒙细雨,却又像是透过此处看向别的东西,目光宁静而悠远,连出口的语气也是极为平和的。褪去了皇家道不尽的生疏威严,此时竟有些寻常父子家的味道。

天成帝眼睛一酸,挥退了一旁的万总管,径自走上前扶住了对方。“父皇,秋日天寒,您身子不好,还站在这里做什么?”

“无妨!”上皇轻轻拍了拍臂上的大手,随即又将视线转向一旁宁王,缓缓开口道。

“彦儿也来了!”

“是啊,父皇有命,儿臣怎敢不从!”

“皇弟!!”天成帝震怒不已,而一旁的上皇却是仿若无觉。

“彦儿……你果然早早便发觉了?”

宁王沉默,殿内陷入了一片寂静。就连天成帝也被这句话蕴含的信息惊住了。不知过了多久,上皇才复又问道:“是什么时候?”

下首司马彦迟迟未曾开口,上皇也未催促。殿内气氛复又僵持了起来,时间缓缓流过。许久,一声轻嘲过后,司马彦终于抬头看向窗前身形消瘦的老人。

“小时候,您待儿臣的宠爱与看中满宫皆知,儿臣笔墨书法,弯弓射箭具是您手把手所教,比之众位兄长无有不及。”司马彦手中轻轻摩擦着腰间玉石,像是认真至极,却又好似漠不关己。

“然而假的终归是假的,真不了,也当不得真。许是阖宫上下具是这般认为,过于的盛名之下,反倒让儿臣察觉出了些许违和之处。父皇您好似在刻意隔开儿臣同母妃的关系,也并非传言那般看中疼爱儿臣。而这中违和,随着儿臣日益长大,心中异样感更甚。”

那时他还以为,是父皇对母妃纯粹的独占欲作祟,虽感觉不对,到底并未深想什么。或许是隐隐有些猜测,不敢去深想罢了。

“直到二十三年前,就在儿臣十二岁生辰那日。父皇您许是是不记得了,那日儿臣偷偷换上小太监衣裳,想要溜出宫玩儿。却不慎惹了麻烦,被威远侯家那小子打断了一条胳膊。”

上皇并未开口,二十多年实在过的太久,他已然记不得当时发生了何事。倒是天成帝,还隐约有些个印象。同他自小母妃早逝,在养母那里讨生活不同,眼前这位弟弟,从小到大无不众星捧月一般,又是极为聪明,少有吃亏的时候。

他当时还在感慨,所谓秀才遇上兵莫不过如此,碰上个不按常理出牌,只晓得挥拳头的莽夫,便是生了七窍玲珑之心,也只有挨打的份儿。威远伯那老头也算是勋贵里头少有的聪明之人,第二日便带着打的半死的儿子进宫请罪。难道是就是那位为了儿子性命,对皇弟透露了什么?

天成帝如是开口道,一旁的宁王却只轻轻摇了摇头。目光晦涩。

“当时威远伯跪在父皇面前,一口一个逆子,口口声声说是管教不严,任凭父皇处置,便是即刻打死了,威远伯府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然而话虽如此,那位伯爷看向小公子的眼神儿,儿子至今都不曾忘记。”那是一中可以以身待之的深沉,父皇目光看过去时,那位伯爷几乎下意识便想将儿子挡在身后。

“而父皇您自始至终从未用这般的目光看过儿臣,也就是那时儿子才真正明白,有些东西,目之所及之处,未必是真。”

随后几年的隐忍观察更是证实了他的猜想。

“父皇,您费尽心机,为母妃建造了一座琉璃之塔,费心隔绝吴家乃至儿臣对她的影响。心中所想难道不是终有一日,任是外面洪水滔天,儿子与吴家尽数付与东流之时,母妃依旧可以是您掌中之花,心中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