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3/3页)

而这就是机甲能带给驾驶着的超强辅助和加持!

有了它,本就强大的人几乎可以获得两到三倍的加成。

所以郑司令等人还是有些小看了机甲的强大。

听戚安安说完后,郑司令激动的一拍大腿,“这太好了!!!”

他几乎有种喜极而泣的冲动。

戚安安不由再次强调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那种程度的,我刚才说的那些,只有真正将机甲驾驶到极致的人才能做到,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这都不是事!”郑司令大手一挥,完全不在意。

华国其他不多,就是人口多。

十几亿人口,就是堆也能堆出一大批强者出来了,真的不是事!

激动过后,李中将又问了一个问题,“你刚才说这款机甲是人工机甲,所以除了人工机甲还有别的什么机甲?是这意思吗?”

人工机甲都这么牛了,如果还有其它的,那得牛到什么程度?

自从认识了戚安安,李中将总为自己想象力不够丰富而苦恼,每次他都想得够大胆了,但事实总会告诉他,不,你还不够大胆,你的思维还是不够开放,跟不上戚安安的节奏。

所以这次他就直接更大胆的问了。

戚安安略有些诧异的看向李中将,行啊,你还挺会抓重点!

“有是有,但现在光是人工机甲就足够用了,而人工机甲的制造工艺比之前的营养舱和训练舱都要难很多,一些基础配件倒是可以让工厂做,但很多更精细的配件还有核心制造却只能由专业人员来制造,我们现在缺的就是专业人员。”

没有专业的机甲制造人员,光是机甲的生产就不是简单的事。

现在想量产机甲的难度太大了。

因为科研过程的极致缩短,科研成果确实出的很快,并且一个比一个牛,但这却也带来了不小的弊端,那就是整体的技术人员没能跟上来。

这两年的各项成果,可以说完全是由戚安安强势带领着一些专家教授在飞速的奔跑,但跑得太快了,以至于将太多人都落在了身后。

这样的结构方式是不健康的。

科技的提升需要的是整体的提升,而不是单独一小撮人的提升。

只是因为很多事一件赶一件,戚安安也有点被推着前进的意思,现在还不到两年,注意到这些问题及时调整还来得及,若是一直这样下去,技术人员层面迟早会断层。

被戚安安这么一提,郑司令等人也都神色微凝。

确实,这都是切实存在的问题。

现在他们也没心思去问还有没有什么别款的机甲了,先把眼前的事搞定再说,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也不能太好高骛远了。

“行,这件事我会重视的。”郑司令深吸了口气,“估计不仅技术人员层面要想办法,教育层面也要想办法整改了,这些事还是要跟教育部仔细商讨一番,看能不能拿出具体的章程来!”

他们带兵打仗行,教育事业还是得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

谈完这些后,他们就从驾驶舱出去了,外面已经有人在催了。

等在场的军区高层都对机甲做过了解过,一个个都满足了。

唯一不满足的就是无法亲自驾驶着机甲去外面跑两圈。

郑司令见状不由提议道,“实验室里还是太小了,没法测试机甲的功能,要不然去训练室再测试一番?我们现在也没人会驾驶机甲,安安你应该行吧?”

行是行,但机甲太醒目了,不适合在这种时候驾驶出去。

在郑司令话落后,戚安安从实验桌那边找来了一个大拇指大小的纽扣,然后她对着机甲一挥手,庞大的机甲直接就凭空消失了。

郑司令等人:!!!!

机甲团队的专家教授们:!!!!

两方人马集体陷入了呆滞中,满脸懵逼,甚至怀疑自己眼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