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祸国殃民的太后 30(第2/2页)

只有城中的男子学院,建成与招生的效率都很高,被那些地方官员做为典范,报上来邀功。

康平八年,是在袁国史上,被用浓墨重彩着重记录的一年,年初,第二次海运开启后,太后突然对各地驻军,下达调防懿旨。

受太后恩惠及多的军中将士,虽然有些不解,却还是照令行事。

声势浩大的换防工作,整整进行三四个月,当驻军们尚未熟悉自家的新地盘,就接到太后再次以快马遍传天下的秘旨。

又是一份份清单,新到驻地,还没来得及进行礼节行互动的驻军,就大批的出动,按单子拿人,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大家庭。

由驻军维持纪律,本来容易制造出混乱的大肆拿人的行动,并没有给民间造成太大影响,虽有些人心惶惶。

在发现这些将士们,进出有度,纪律森严,不私拿百姓一物,更不存在任何借机敲诈、勒索之举,只是一心维持城内外的公共秩序后,心才落到实处。

同时,也有些好奇,那些过去大多都从不曾,和军中打过交道的普通百姓,也就罢了,对这里面的变化,并没有什么体会,只觉得这些将士都是好人,完全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吓人。

而那些与因各种原因,在早些年,与军方时常打交道的豪门大户,甚至是一些商户,都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近几年,他们想找熟悉的老关系合作时,总是听说他们在封闭培训中,上面下发有严令,没有上令,不许他们再与地方百姓直接打交道。

牵扯到军中上令,他们也不敢多做纠缠,后来也就没有再关注这事,毕竟这对他们这些本土势力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少了一方需要按年、按时节孝敬的大佬,纵然因此而少了部分赚钱机会,两下一扯,也没什么损失,还省事许多。

却没料到,当这些驻军再次出现时,不仅人都换了,且那些人的衣着,以及周身透着的精气神,与从前的驻军相比,都已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

前后差别之大,让那些人都有些怀疑,这还是不是他们袁国的将士。

事实上,不仅他们,就连身为当事人的军中上下众将士,都不敢想象,他们还有过上这种好日子的时候。

国库充裕,有他们军中勋贵出身的太后当家,毫无顾忌的照顾他们军中,且还没有偏向,公然增加军需开支。

让他们过上有肉吃,有好衣好鞋穿,还每月都按时有俸禄拿,表现优秀突出者,不仅有晋升机会,还有奖金拿,这样几年下来,每人都攒下一笔钱。

且上面还下有律令,哪怕是他们这些士兵退役后,也能得到优先被召入官府,或是官方作坊中工作的机会。

而得到这一切,只需要他们牢记各项军中新规守则,配合完成上面给安排的,各项作息训练任务,以及读书学习的课程。

不用再像过去般,因军需供应不足,各地驻军,都需自己想办法给自家增收,否则,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除非是抛下良心,做些仗势之事,否则,谁都别想有机会攒下钱。

朝廷拨给兵部的军需,是极其有限的,需要优先供应处境更为艰难的边关驻兵,对此,地方驻军连怨言都没资格有。

如今,边关驻军的待遇,仍然优于他们这些地方驻军,可随着国家越来越富裕,他们这些地方驻军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还未来可期。

这些将士们,如今是衣食无忧,口中还有余钱,还被迫识字明理。

再有那些每日都会被抽问,答错者,就会被罚去养马喂猪,让他们不得不,每日都需反复记诵的军规军律在,这些将士的作风,不经意间,就整体出现极大改变。

京中闻讯,人心惶惶时,那些被拿下的官员,个个罪证充足,有些直接被判处,有的重犯,则被押解进京。

洛薇再次用行动证明,她是真的会说到做到,绝无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