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第2/3页)

本来酸角林里就不能长其他农作物,现在种牧草,哪怕一亩地只得两百文,百姓也是愿意干的。左右这钱就跟白捡来的一样。

一头牛每天大概吃八斤青贮草料,一亩地至少能有五千斤青贮草料。那就相当于养一头牛625天。一亩半的青贮草料足够将一头小牛犊喂到出栏。

百姓得两百文,他们千里迢迢从云南府运到湖广,就算翻八倍好了,每亩一千六百文,一亩半就是两千四百文。一头小牛犊大概在一两吊,而出栏的牛大概在十八吊,刨除所有成本,还能赚八吊。绝对是稳赚不赔。

而且青贮草料至少能储存两个月,甚至一年。百姓、运输队以及买方都有得赚,这生意绝对能长久。

关青听着林满堂细细算一笔账,他沉思良久,“大人,您只算了青贮草料的钱,可您忘了算油纸袋的钱啊。这油纸袋的钱比青贮草料都要贵。”

纸本来就很贵,更何况还加了一层油,说油纸袋比青贮草料贵一点都不夸张。

林满堂摸摸下巴,这也难不倒他,“你可以跟那些百姓商量,让他们将油纸袋好好保存,只要他们能将油纸袋完好无缺留下来,咱们可以高价回收。当然这个价格要比新的油纸袋低上几文。”

关青眼前一亮,“这主意不错。属下这就去办。”

接下来的事,林满堂全部交由关青及底下小子们来办。

跟他们来的这些小庄村人不可能一直闲着,听到可以走镖队赚钱,大家也没嫌弃辛苦,反倒很兴奋。

林广源秉持自主原则,让大家过来他这边登记,小庄村的人再加上下人合起来一共有六十个。

关青是个算账的好手,“如果只靠牛车拉,需要太多时间,所以咱们分成两段来完成。一段从这儿运到叙州,另一段从叙州坐船到湖广或南直隶。一艘小的沙船可以载重二千石到三千石,咱们六十个人,第一次所有人都出发去叙州,最多也只能运六百石。咱们先在叙州租住宅子,然后留几人看守。剩下的人再回来。往返四趟,凑足一船,再往东走,每停一处,就撒一处。这样既可以节省开支,又可以让大家多赚一些钱。”

叙州是属于蜀地,他们只需要从蜀地买粮就好。从叙州往东,然后再从湖广和南直隶带回一些新鲜东西,绝对能大赚一笔。

别的不说,南直隶的笔墨纸砚天下闻名,知府大人要在各村开设学堂,就需要大量纸笔,他们运过来,绝对稳赚不赔。

关青让关虎带着胖子去重德县买草籽,并且告诉重德县县令,让他们下次用油纸袋装青贮草料。到时候直接按照斤重付钱。

关虎领命而去。

其他人都忙开了,林满堂也没闲着,他径直回了后院,告诉媳妇,他们明儿就去元阳县。

说是一个省,可从府城到元阳全程要六百多里,一天跑五十里,也得要十来天。

李秀琴前世没看过,这辈子想去圆梦,但她万万没想到她男人竟然要把家里两个小不点也一块带去。

宝柱也就罢了,他现在快四岁,估计看到美景也能欣赏一下,可七七,她哪懂得这些?就为了看风景,来回折腾一个月,回头半道上再生了病,那才是遭罪呢。

李秀琴不能忍,两只眼珠子瞪他,0“你就不担心孩子生病?”

林满堂觉得她这想法不对,“孩子天天闷在家才会生病。你要让她多跑跑。看看大自然的美景,心情也就舒畅。”

李秀琴翻了个白眼,“她一个孩子,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心情也不可能郁闷啊。”

话是这么说,可林满堂还是想一大家子一块去,“没事儿,有你这个大夫在,她肯定没事的。”

李秀琴还是不同意,主要是云南府道路颠簸,孩子受不了路上的苦。

这两个就孩子问题吵起来了,各有各的道理,而且谁也说服不了谁。

闹到最后,林晓也不想去了,她本来就颠簸一个多月才从京城回来,这劲儿还没缓过来,现在再出去遭一个月的罪,她不是有病吗?再说她还要研究她的望远镜呢。

孩子都不去,两个大人自然不去了。

林满堂想了想,“要不然等路修好了,到时候咱们全家都去。”

李秀琴眼前一亮,“我看行。全部铺上水泥路,马车走着也不颠,再选个怡人的天气,全家一块旅游多好。”

林满堂自已也听入迷了,“行,就这么着吧。”

他们决定暂时不去五彩梯田看风景,林满堂便要去乡下看茶叶。

李秀琴想着在家无聊,便也带着孩子一块去,当天就回来,林晓则是待在书房研究她的望远镜。

李天应得她允许,也到书房四处观看,当他看到书架上有许多罗盘书册,好奇问道,“你想学占卜?我教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