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3/4页)

林晓和二丫随着她们一块到了后园凉亭。

县令家的大小姐好奇问林晓,“乡君平时在家做什么呀?”

林晓勾了勾唇角,“吃、喝、玩、有时候做点新奇小玩意儿。”

有姑娘就迫不及待追问,“听说你还会读书?”

林晓点头,“读啊。”

有个姑娘意有所指道,“我在家只读《女则》《女戒》。念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林晓歪了歪脑袋打量她,“你们家应该有兄弟吧?”

那姑娘一怔,“是啊。乡君没有兄弟姐妹才是另类。”

林晓点头,“所以我爹娘才会尽心竭力培养我,让我成为我自己的依靠。所以我念《女则》《女戒》无用。”

说完,她没再搭理对方,看向园中那朵开得正艳的菊花,这菊花花色浅黄,鲜艳纯正,整个花丰满,花瓣旋转开放,花瓣抱紧花心,像湖水一样宁静。

林晓问县令家的大小姐,“这菊花养得可真好?这是何品种?”

县令家的大小姐笑盈盈回道,“这个是西湖柳月,我娘养的,她最善种植菊花,每天都会悉心照顾。”

……

一场宴会下来,林晓整个人就像散架似的。

她靠在李秀琴身上,李秀琴搂着她,“怎么了?不好玩?”

林晓摇头,“不好玩”,她看向二丫,“你觉得好玩吗?”

二丫也努嘴,那些大户人家的姑娘谈诗词歌赋,谈菊花也不讲种植,讲的是菊花诗,她听都听不懂,只能当个陪衬。甚至有人明着夸赞实则讥讽,当时她还以为对方是真心夸赞,可看其他人明显不同寻常的反应,她才意识到那是讥讽。这就很讨厌了。

二丫憋气,“我就是觉得这些人好无聊。”

整天不干活,就整这些,真是太没趣了。

林晓乐了,“也不一定。每人喜欢的不一样。”

二丫手捧下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回了家,林晓就跟李秀琴说,“以后有帖子不要再找我了,我不想去。”

李秀琴也由着她,不去就不去吧。

其实她挺享受被别人恭维的,但是这古代头饰戴着坠脖子,整场宴会,她注意力全集中在自己头上,根本没注意到这些人是怎么夸她教女有方的。哎,她还不如在家听他们村的婆娘婶子夸呢。至少她不用遭罪。

李秀琴不知道的是,她们三人的行为也被大户人家议论着。

李秀琴是完全不懂大户人家的规矩,她不懂就静静听别人说,林晓不会就坦坦荡荡承认自己没学过,二丫不会,也没啥心眼,别人问啥,她啥实话都往外倒。

他们嫌她们没有规矩,心里看不起她们。

不过乡君名头太响,他们不愿就此放弃。

只是他们没想到,之后的宴会,李秀琴全都推了,一个都不参加。回去就埋怨自己的孩子说错话,惹得乡君不高兴,都不愿跟他们来往了。

过了几天,刘本忠提着半篮咸鱼来了小庄村。

他这次是为闺女的婚事来的,他想让李秀琴帮枝秀说个好人家。

李秀琴喜欢枝秀,见刘本忠将这么重要的事托付给自己,有种被信任的满足感,笑道,“好啊,好歹是秀才的妹妹,说个好人家还是很容易的。”

刘本忠苦笑,“已经没有秀才了。”

李秀琴和林晓齐齐看向他,李秀琴拧眉,“啊?她大哥不是已经考上秀才了吗?”

提起这事儿,刘本忠就像老了十岁,满脸都是辛酸,“那孩子为了他弟弟能有科举名额,去求县令将他的名额抹掉,然后跑去边城当军爷了。”

林晓猛地站起来,“啊?他当军爷去了?”

那他前几天来找她不是让她帮忙出主意,而是来跟她告别的?她竟是完全没意识到。

刘本忠捂脸痛哭,“他那么瘦的身板可怎么好啊?我可怜的麟儿啊?”

李秀琴已经从女儿那知道刘家发生的事了。

说实话各有各的难处,她还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但是她是真没想到刘文麟居然会这么做。辛辛苦苦考上的秀才功名不要了,直接跑去当军爷。这孩子可真是出人意表啊。

事已至此,李秀琴只能宽慰刘本忠,“虽然他现在没了秀才功名,可是他的学识不是假的,兴许能帮上官出谋划策,将来也能当上百户。”

刘本忠叹了口气,还百户呢,他儿子能保住那条命就不错了。

不过人家宽慰自己,刘本忠也不是那不识好歹的人,当即收敛心神,“他们两个折腾,我是管不了了,但枝秀不小了,不能再耽搁了,这附近几个村子,我也没怎么接触,就想请您帮帮忙,给她说个人品好的人家,只要对方踏实肯过,没有不良嗜好就成。”

这也是一片慈父心肠,李秀琴点头答应了,“行,我会好好帮她找个好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