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3页)

可是她到底是个下人,身份有别,要是奶奶不领情,把她臭骂一顿,该怎么办?

她左右踌躇,没想到人家又合好了,又是亲亲热热一家人。

范寡妇欢喜得不成,晚饭就给他们做了一桌好菜,还特地带女儿出门,给这一家独处的机会。

林满堂和李秀琴深感范寡妇是个贴心人,可对唯一的女儿,就有些嫌弃了。

父母吵架,好不容易和好,她坐在这儿不觉得碍眼吗?

嗯,电灯炮林晓丝毫没有这个觉悟,自顾自顾吃个不停,心里还感慨:今天的饭菜可丰盛啊,全都是她爱吃的。

她一筷夹一筷,丝毫没有注意到,父母背着她互递情意。

更看不到她父亲为了讨好母亲,亲自给她卷饼,甚至还给她剔除鱼刺。

就是有些可惜,她起身时,刚好将她父亲递给母亲的鱼碗给顶掉了。

哐当一声响。林满堂从来没有这么嫌弃过女儿,这孩子都十八了,怎么连点眼力见儿都没有,好好的四方桌,她为啥非要坐在他俩中间呢?

可林晓没给他开口的机会,她心虚,溜边往外跑,“那个…我吃撑了,去外面消消食,你们吃吧。”

林满堂大松一口气,看着女儿走出家门。

李秀琴看着女儿背影,叮嘱她天黑前回家,再转过头来,男人已经坐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来,秀琴,我给你夹。”

李秀琴老脸一红,“作什么怪。当心有人看见。”

虽然生气,这欲拒还迎的神态,生活了半辈子的林满堂哪能看不出来。

这夫妻俩甜甜蜜蜜了好几日,直到了十月初十这天发生一件大事,两人才恢复正常。

大嫂的娘家爹爹去了,本来刘铁牛去世跟林满堂没什么关系,他甚至都不需要去刘家走礼。

但是头七过后,刘大嫂就闹着要分家。

作为长子,刘大郎分七成家产,另两个儿子一人分一成半。

两个小的不干了,本来这两个就是读书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分那么点地,别说养家糊口,就连养他们自己都难。

这一家闹得不成样子,连累林福全好不容易得来的挣钱机会都没了,天天跑过去拉架。

到最后,刘氏族长见他们这么闹下去也不是办法,就命令刘二郎和刘三郎一家必须搬离祖宅,再闹下去就上家法。

于是这两人不再闹了,可跟刘大郎的关系却变得极为恶劣,甚至放言“今后老死不相往来”。

三人的母亲葛淑英见三个儿子闹得这么僵,当然很伤心。

她老人家本就是个偏心的,觉得都是大儿子丧良心,非要跟弟弟们分家,才弄成这样。

于是她不肯跟大儿和大儿媳住一块,非要跟两个小儿子住一块。

这下子全村人对刘大郎都不满起来。

之前无论刘大郎多占理,但是逼得亲娘不肯跟他过,就是他不孝。刘大郎一家因此被村人指指点点,就连凤菊谈了一半的婚事也都告吹了。

刘大嫂因此事记恨婆婆,也开始破罐子破摔起来,好啊,你葛淑英不是说我不孝吗。我还真就不孝了。

逢年过节的孝敬也没了,以后你就跟你两个儿子吃糠咽菜吧。

刘大郎是个软耳朵,媳妇说啥就是啥,也不敢跟她对着干,于是葛淑英的日子就真难过起来。

这两个小儿子本来日子过得就不好,平白多了一个累赘,于是就开始言语挤兑老人。

到最后,葛淑英找到族长,告大儿子不孝。

这都不孝了,族长自然不能做事不管,将刘大郎夫妻俩叫过来。

刘大嫂也有话说,“不是我们不养,是我们给她好吃好喝的时候,她将东西全贴补两个小叔子,然后到处跟村民说我们虐待她。族长,我不是不想孝顺长辈,我是觉得我自己太亏。孝顺老人是应该的,我们也确实孝顺,但是她必须住在我们家。”

这妇人见识短浅,连装面子都不屑。族长心里暗骂蠢货,他脸色阴沉看着刘大郎,“你就半点不顾兄弟情谊。你两个弟弟就分那点地,又没个谋生本领。你帮衬一下又怎么了?”

刘大郎脸色涨得通红,他不是不想帮衬,可他帮得起吗?他自己还有三个孩子要养呢。而两个弟弟早就成家了,分家也是按照族规来的。他没有对不起两个弟弟的地方。

刘大郎不说话,刘大嫂插嘴,“族长家大业大,自然说话好听。可我们家有啥啊?这些年为供两个小叔子读书,我们逢年过节连个肉菜都没有。可他们呢?却连个童生都没考上。我们说什么了。他们对这个家一点贡献都没有。我怎么就不顾兄弟情谊了?”

族长哪能跟个婆娘吵架,见对方说不通,就撵两人出去,“行,你们去把亲娘接回去,要是没好好养,我肯定要把你们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