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5/7页)

整个大队要是都靠一家加米厂,那得完蛋。

所以光靠苏家屯的学生还是不行的。还是得宣传一下,让其他大队的学生也来这边上学。苏家屯大队可是连初中都有呢。

这种事儿可和加米厂不一样了,加米厂是每个大队都必须要用的,所以每次一车能拉好多人来。但是念书这事儿对于很多大队的人来说,依然不是那么重要了。

苏青玉觉得,这念书的事儿还是得靠公社这边宣传了。

光靠苏家屯这边,那就没啥带动力了。

可苏家屯大队的学校,对公社那边没啥关系。要想让公社那边帮忙可不容易。

苏青玉在办公室里琢磨了半天,都没想出个好法子来。她揉了揉脑子,突然就看到了手边上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知青,熟读□□那是非常有必要的。

苏青玉赶紧翻看起来,然后就在里面找到了一句话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对啊,有文化啊。

必须有文化。

她就说了,伟大的主席同志咋可能在教育方面没说几句方针呢。

苏青玉又仔细的翻看了一下语录,找到了一些和教育有关的语句,然后细心的抄录下来。

抄录好了之后,她就拿出草稿纸,开始打稿子了。

因为励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村官,苏青玉之前不止学习了官场内部的一些文化,还学会了如何理解组织上下发的文章的意义,以及如何写一篇优秀的稿件出来,让令领导认可她的成绩。

她仔细打了个腹稿,随手就取了个很直白的名字——《红旗公社苏家屯大队插队有感》

接下来,就开始站在一名下乡知青的身份,简单的夸赞了一下苏家屯大队的所见所闻,说明了下乡之后自己思想上的升华以及成长。引用了几句关于下乡的语录,然后她就重点提到了苏家屯大队对于教育这一项事业的重视,然后又说起自己和大队领导的聊天,谈论起农村的同志们对于孩子的基础教育的重视,大队干部们告诉她,这都是因为组织上的长期宣传教导的结果,组织上时刻谨记主席同志曾经的指示,‘我们的教育方针……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信件最后,苏青玉发出感慨,“让有文化的人学会劳动,也让劳动者学会文化,互相交融,共同进步……我深刻的体会到组织上对于城市知识分子和农村劳动者的用心良苦,也真切的感受到了基层的干部们对于这一教育方针贯彻实施的坚定信念。我相信,在我们广大的土地上,像红旗公社这样的人民公社,一定有很多很多……”

写完之后,她细细的润笔,然后誊抄在信纸上面。吹干了之后,这才塞到了信封里面。

苏青玉又翻看了一下自己的小本本。仔细在里面寻找和报社有关的信息。

找着找着干脆放下了。

这文章可是她写的,这代表着她的荣誉,她的荣誉不重要,可这文章要是再海城发表了,那不是也得算苏军强头上去吗?

咋能让她家渣爸白捡便宜呢?不付出咋行呢?谁还不是工具人啊。

苏青玉干脆将小本本塞回背包里。

等着县里上高中的苏卫华放寒假这天,苏青玉就让苏卫民带她去县里办事,顺便接卫华回来,免得车子跑空车,油钱她都得承担,不划算,正好两件事儿一起办了。

苏卫民最近为了给大队里拉砖块,已经瘦脱了相了。

关键是这开拖拉机的人就他一个,还不能偷懒,他喊累都没用。

这会儿苏青玉让他这大冷天开车去县里,他又扁着嘴委屈的上了车,“青玉妹儿啊,你说这当司机也不轻松,是不是,你看哥这几天都成这样了。”

苏青玉道,“咋了,这才几天呢,要不再安排个人给你接班?你回去继续干农活?”

“……算了。”苏卫民可不敢抱怨了。

苏青玉开导道,“你得庆幸你忙啊,你这刚上任就这么忙,以后谁也无法动摇你拖拉机手的地位了。谁有脸啊?就算以后有人知道你不是被公社领导承认的了,也没人能说啥了。”

苏卫民心虚道,“应该没人知道吧。”

“那谁说得准呢,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万一就露馅了呢?”

“……”

苏卫民心更虚了,“我,反正别人也不能抢,我出了这么大的力呢。”

苏青玉笑着道,“这就对了,好好干,越干的多,咱就底气越足。”

到了县里,苏青玉就去给苏军强打了电话了。

说起来好久没和渣爸打电话了。

苏军强那边很快接了电话,说话的声音都带着点沙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