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刘玉珠的下人(第3/5页)

“但经由此事我也明白了陈家当时的状况实在是养不了这许多下人,便将他们都送了回去,宅子里的也都让你二婶处置了。”

“此后慧姐儿和康哥儿都由母亲照应着,身子骨也有所好转,等我再次从书院回来的时候他们两个就能跑能跳了,说话也一串一串的。”

陈世文欣慰地笑着,“如此可见一味的宠溺要不得,孩子们身边也不用什么下人,待他们读书时添个书童便是了。”

“妾身明白了,”刘玉真是真明白了,这是穷,然后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干脆就不管好坏一刀切了。

不过,这个可不能依着他,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适合的,想了想她正色道:“不过妾身觉着这样并不好,这下人里头是有许多学问的。”

陈世文并未动怒而是一副聆听的模样。

刘玉真依着母亲的教导和这些年来的见闻解释道:“妾身出生后母亲便安排了一个教养嬷嬷,一个奶嬷嬷,两个母亲身边的大丫鬟,两个二等丫鬟在身边服侍,院子里另有若干粗使。”

“过了些年,母亲荣养了嬷嬷们,屋子里的事让妾身自个儿做主,那时不过七八岁,小到早膳晚膳吃什么,大到月钱怎么花用、姐妹长辈过生辰怎么送礼都要学着管起来。”

“十岁上下祖母开始领着我们外出访客,虽是些亲近人家但也很有讲究,为此祖母特地给了个专门陪着出门的大丫鬟。”

刘玉真变看着他,见他还是没有明白于是详细解释:“及笄的前两年,母亲放手让我管着她的嫁妆,管着几处宅院几个庄子铺子,大房上下一百多庄仆和下人们。”

她一个个的掰着手指头数,“管着送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舅母们、姑父姑母、表兄弟妹们、还有亲近不亲近的其他人家的见面礼、节礼、生辰礼、抓周、及笄、加冠、喜丧……

“这便是当家主母最要紧的,中馈。”

陈世文这回明白了,有几分恍然,见他神情专注刘玉真继续道:“这并不是一夕顿悟可成的,几年甚至是十几年,而在此期间似桂枝这样识字稳妥的丫鬟帮了妾身许多忙。”

“而且她们的身份也与院子内外千丝万缕,譬如妾身身边的四个大丫鬟,桂枝的爹是刘府几辈子的家生子,她向来是跟着出门的,机灵得很。”

说完了桂枝又说春杏,“春杏是母亲给的,管着日常衣裳首饰各处赏赐,这些年从未出错,她的爹娘兄弟如今在京城当差。管着我和母亲在京城的嫁妆,虽然外祖母也有看顾但是忠心的下人必不可少。”

两个秋字打头的丫鬟刘玉真略过,“至于另外两个是临出门前老太太给的,女红很好,如今快要冬至了,我让她们先紧着长辈们的衣裳鞋袜。”

最后,刘玉真总结道:“如今风调雨顺,买一个五六岁的小丫鬟死契约七八两银,不用月钱管着吃喝及四季衣裳便成,活契不过二三两。”

“买回来教好规矩放在哥儿姐儿身边,小孩子心思浅,主仆一起长大最忠心不过。在府里头的时候,这些买来的都不会马上放到主子们身边,他们还有更亲近的‘家生子’可用。”

和聪明人说话不需要什么都说,陈世文已经明白了刘玉真想说什么。

他是小门小户的想法,家中银钱不多,孩子们之前有祖母现在有她帮着照料,日常不过是吃喝玩耍等小事,看着不受伤便罢了,实在没有必要添什么下人。

费钱财不说还费心思。

但刘玉真是大户人家的想法,买个下人回来不指望他们现在就干活,而是要培养他们作为以后小主人的左膀右臂,这样的人的确是从小养大的好,知根知底的。

见他明白了,刘玉真最后点明:“在大户人家的后宅之中,姑娘们身边的丫鬟不仅仅是伺候人的,一个人哪用得上十几个人侍候呢?她们还要帮着姑娘管家,待姑娘嫁了人,她们也要帮着姑娘巩固地位。”

最常见的是嫁给姑爷身边得力的以及给姑爷做妾,当然这个就不用说给他听了,反正她是不会允许身边的丫鬟给他做妾的,多膈应,有个大丫鬟有那意思在府里就给嫁了。

“女儿家的教养就和她的嫁妆一样,从一出生就开始了,除了德言容工之外,管家理事也顶顶要紧。”

“夫君如今是举人,慧姐儿也有大姐姐留下的嫁妆,往后定会寻个好人家。女儿家的教养向来由母亲做主,妾身既应下了会待他们如亲儿,那慧姐儿的教养就应如我一般,母亲怎么教我,我便怎么教她。”

这时代的大户人家女子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学的,就是所谓的教养,教养好的女子百家求,教养不好的无人问津。所以“五不娶”里头就有“丧妇长女不娶”,无教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