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一统北疆(第2/4页)

方氏合族还有城中的大小浊吏一个也没有逃脱,全被拿下。

天光大亮时刘湛身穿玄黑龙袍骑着骏马踏入岱州城。

岱州衙门外,方氏一族上百口人全部聚在一处,那些曾经指着刘湛鼻子骂寒门庶子的人,此时一个个噤若寒蝉抖如筛糠。

曾经方氏家主有多淡定,此时他就有多恐惧。

刘湛骑在马上睥睨。“成年男丁关入地牢,其余女眷孩童驱逐出北疆,方氏财产全部充公。”

一时哭声震天。

“刘湛!我们是大梁皇族!与天子同宗,你怎敢!!”方氏家主满脸不甘又仓惶。

他是梁天子亲封的岱侯,由他这一支嫡系世袭罔替!

往日对方氏颐指气使的沛氏,见了他都要恭恭敬敬的行礼,喊他一声侯爷。

方氏家主不相信这一切就这么结束了,他不甘心,他也恐惧!

“那又如何?”刘湛冷凝。“你且看看梁天子有没本事从本王手中拿人?”

远在帝京的世家或许不知,但是土生土长在北疆的方氏,自然很明白眼前这位是怎么从小小一个兵官走到如今这个位置。

同时方氏也很清楚明白眼前这位的凶名。

方氏家主绝望了。

他的爵位官位,他的权力财富,一切都完了。

“带下去!”李小连大喝一声。

士兵立即一拥而上将男丁女眷分开。

一时哭泣声,呼唤声,离别的痛就连空气也仿佛被撕扯。

这些世家制定了天下规则,一个大世家的背后是多少贫困无依的百姓。

在看透这世间规则的那一刻,刘湛的心便已凝结成磐石。

“传王令,即日起岱州归附汉国,行汉制,免苛捐杂税,税赋徭役一如汉民。”刘湛沉声宣布。

士兵立即走街串巷宣布汉王王令。

几乎是立即的,民房里传来百姓的欢呼声。

北疆谁人不知汉国税赋低,百姓家家户户有余粮,同为北疆人,岱州百姓早已羡慕万分。

因汉军军纪严厉,士兵入城不偷不抢不扰民,岱州仅仅动乱了两日便恢复平静。

第二日中午,汉军分兵五万南下进入瑞昌郡。

消息传到瑞昌城,沛氏犹如惊弓之鸟。

沛公明紧急封城,命三万多厢军死守瑞昌,同时召集青壮守城。

比起岱州方氏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沛氏可是早有准备,而且沛氏在瑞昌当地的势力更加庞大。

就在瑞昌郡封城的这一天,源源不断的汉军来到鹿鸣码头开始渡江。

“家主!汉军渡江了!!”

消息传回城中,虽然早有预料,听闻噩耗之时沛公明还是满面惨白。

沛氏族人聚集在沛府,然而大家吵吵闹闹的也拿不出个章程。

“那汉王手中有四十万大军,我们如何守得住!”

“搞不好咱们城里早就有内应了,像岱州一样半夜开了城门。”沛氏族老颓然坐下。

“方氏男丁全部被抓下地牢,是死是活无人可知!我就该早些离开瑞昌,现在汉军围城想走也走不了了。”那旁系竟当场就捂着脸哭。

沛氏的百年根基都在瑞昌,人能走但是产业带不走,这些多铺子房产,还有城外那些大片的良田。

他们也是舍不得才犹豫着没有逃。

若是逃了拿着那点银子也不知道够一家子吃喝多久,他们都享惯了人上人的富贵日子,这些田产铺子就是他们的命啊!

可如今汉王一来,这一切都成泡影。

“守不住也得守!”沛公明浑身发抖的怒喝。“左右都是死!”

可他刚吼完,那边就有旁系暴起。“你们要守,我不守,我这就带家眷躲起来。”

看着他离开很多人都心动了。

这一日汉军渡江,还夹带着许多攻城器械,由海船载到对岸。

十艘海船来回运送大件的攻城器械,如塔楼、投石机、弩床,又有数十艘渡船来回送人,十万汉军正以极快的速度朝对岸转移。

又过一日,这十万大军簇拥着庞大的攻城器械兵临城下。

一时十五万人围住了瑞昌城,那红海一般的红缨,令城墙上的士兵胆寒,还没开打便抖得止不住。

刘湛端坐在云台,手里捏着出发前宋凤林塞给他的白玉折扇。

岱州军都是北疆百姓子弟,宋凤林的意思刘湛明白,是要他克制。

“传王令,投降不杀。”

立即有亲卫传达汉王王令,李小连马上派出士兵在城外喊话。

很显然沛氏对瑞昌城的控制要严密得多,即便士兵和百姓都毫无战意,他们还是被逼着在城墙应敌。

黄昏,天色逐渐沉黯。

他已经给了活命的机会,依然坚持守城就别怪他了,刘湛缓缓站起,那白玉的折扇被他别到了腰间。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刘湛负手而立,眼中锋芒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