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风不止

秋分那一日,西夏使臣入朝,文帝在紫宸殿接见来使。

西夏使臣带来国书,声泪俱下痛斥西戎暴行,请求文帝出兵助西夏击退西戎。

围绕此事朝堂之上分成两派激烈争论。

帝师赵恒甫提出唇亡齿寒的道理,认为应该助西夏不能让西戎日益强盛,这一观点得到了方寿亭一系的武臣支持。

大丞相周澶则提出两点有力的论据反驳。

一是西夏曾攻打大楚汉中地区夺三座城池,助西夏便是养虎为患。

二是南边沿海倭寇猖獗,年初平蛮将军多次奏报请朝廷增兵,北疆又有燕国虎视眈眈,大楚尚自顾不暇。

周澶这两点反驳的观点有理有据,最终文帝决定不助西夏。

九月下旬,刘记商行信使携带汉中分行的红头文书快马加鞭赶往晋阳,彼时齐云山正值秋收,刘湛和宋凤林在各地视察。

信使在晋阳扑了个空,又马不停蹄寻了过去。

今年视察宋凤林带上了刘明淙和刘攸宁,让两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各地民生。

“宋先生!汉中分行的加急红头!”信使追到田边,一到地便从马上滑下累瘫在地上,侍卫忙接过文书三步并作两步递给宋凤林。

刘记商行成立至今从未有过把信使跑瘫的情况,宋凤林肃然的拆开信封,才看到第一行字眉头便紧紧皱起。

前面刘湛带着两小少年在田里,见似乎有事大步过来。“出了什么事?”

宋凤林抬头看他,眼里具是忧虑。“西夏恐要灭国了。”

刘湛一怔,接过信件细看。

谢掌柜在信中道,年初西戎开始大举进攻西夏,那时只是西夏的商人减少了互市没有受影响,因此谢掌柜没有放在心上。

到了盛夏大批的西夏难民南下进入大楚边境,谢掌柜觉得情况不对派人进入西夏查探。

直到七天前探子传回最新消息,西戎胡人已经打到西夏都城,大半个西夏国已经沦陷!

“唇亡齿寒,西夏若被灭国,汉中必定大乱。”宋凤林眉心紧蹙。

刘湛合上信。“令谢掌柜时刻关注西戎动向,若情况不对撤出汉中。”

宋凤林点头。

不远处,两少年在田里捉虫,不时传来嬉笑打闹的声音。

“西戎骨子里就带了残暴,杀戮是他们的天性,比起燕国那弹丸之地,西戎威胁更大。”刘湛沉声道,又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

燕国举全国之力撑死了就三十万大军,去年被刘湛打入腹地伤了元气,短时间内都无法再向北疆发动大战。

北疆又有齐云山和湟川天险为屏障,说白了燕军入不了中原。

反观西戎占据西域大片草场人口众多,近年来又有雄主出世号西戎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西戎能轻易调动五十万以上的兵力,若没了西夏这个屏障,汉中将直面西戎。

汉中到中原可是一马平川!

“那些反对的人会后悔的。”刘湛漆黑的瞳孔深邃无波。

汉中酝酿着暴风雨,齐云山各处新村却欣欣向荣。

入秋之后北上回归的流民逐渐减少,鹿鸣渡口上设置的落户接待处不再忙乱,一切都在有序进行。

最早落户的那片新村新开的稻田能赶得上秋收的尾巴,入夏才耕种的新田也能在入冬收成一些耐寒的粗粮。

虽然新田太瘦收成不会很好但是胜在免税,这些收上来的粮食足够吃到来年秋收。

随着百姓落户安居,文曲乡和芙蓉乡交接的地方自发形成了集市,每逢初一十五更是人声鼎沸,宋凤林计划在此建镇,预计明年开春动工。

西戎强盛的消息令两人都没了周游的心情,早早便回了晋阳。

夜里,将军府内外一片宁静。

书房一侧立着北疆的舆图,前后左右都点了灯将书房照得亮堂堂。

夜深了宋凤林依旧坐在太师椅上望着舆图沉思。

刘湛取来外袍为他披上。“夜里凉别不当回事。”

“芙蓉坪顶、大竹坪顶这一片的地都划完了,来年回流的百姓只能往山上去。”原来宋凤林想得出神是在想这个问题。

刘湛坐在他身旁。

宋凤林叹息。“齐云山荒林虽多,改林为田到底太过艰苦。”

荒林改田还要磊梯田,挖树桩,挖石头,要耗费的功夫太多了。

在平原荒野改田只需要犁地灌水便能插秧,前后一个月就能成事,若是上山开荒,最快也要三四个月方能有雏形。

刘湛明白宋凤林纠结之处,他为宋凤林作出选择。“别多想了,来年的流民直接落户在禾昌县,我在入冬前出兵把禾昌县夺回来。”

禾昌县挨着芙蓉坪顶,在湟川之畔羊背坳的南面给阳关的西侧,是苍霞平原最南边的县城。

“若将齐云山地界外的县城纳入麾下,周澶便有了理由降罪于你。”宋凤林忧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