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果然还是要学习啊(第2/3页)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李峥啼笑皆非,“好好好,我反过来……你爱咋咋地,我学我的,与你无关。”

“唔,这就对了。”林逾静这才满意点头。

李峥还从未见过这种要求,这个层数已经超越自己情商的极限了。

不过,似乎这样显得自己地位很高的样子。

那就这样吧。

还是聊学习开心一些。

李峥转而问道:“话说我最近集中学习了一下凝聚态方面的事情,你们学到了么?”

“???”林逾静惊道,“我最近刚好也在学这个。”

果然,还是学习快乐啊!

去你娘的感情,今后我们只聊学习。

李峥这可就来兴致了:“你学到什么程度了?”

“普通的研究生状态吧。”

李峥闻言大笑:“啊哈,这你就不行了,我起码是优秀的研究生。”

“我是自谦。”

“学习上不存在自谦,你就是不自信。”

“掉头!取卷子去!”

“别急。”李峥呵呵一笑,“带了,我出去过夜,卷子能不带么?”

“就知道!”

“斗题还是晚点再说吧,”李峥又问道,“学下来以后,我对前沿科学有了新的理解。”

“!!!”林逾静好像被戳中了一样,瞬间满面光彩地比划起来。

“就是这样,上大学之前,我一直以为越到前沿,随着专业的细分,各个领域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谁知道恰恰相反。”

“前沿科学的部分恰恰是各个学科重新交汇的路口。”

“之前粗分的物理、化学、生物,反而在每个领域都重新组合起来。”

“比如你刚刚搞的电镜,就是物理学家发明的用于生物研究的设备,结果化学竟然也很好用。”

“凝聚态也是,有大量的化学和材料学内容。”

“就感觉是各个领域的精英,走到无路可走,突然开始互相串门了。”

“100%同感。”李峥也振奋道,“凝聚态我本来以为是个多难的东西,结果学的时候我莫名其妙的顺利,现在想想就是学科大杂烩啊。”

事实上,凝聚态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它的名字本身这么高大上。

大约相当于“固体物理+材料学+物理化学+化学物理”。

本质上还是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质。

落实到应用上主要还是集中在材料方面。

也许只是为了与那几个看上去很土的专业进行区分,才取了这么个高大帅气有物理味儿的名字。

客观上来说,全世界搞物理的人,70%都在搞凝聚态。

原因无它,这个有应用价值,好拿经费也容易出成果。

同时,这个看上去“脏脏的”专业,最终也成为了大多数“志在统一场论的物理天才”的最终归宿。

李峥和林逾静则相对更单纯一些,理论物理固然是圣杯,但他们也没有过于执迷,何况这种事执迷了也没有用。

不知不觉,他们也都成为了“撒大网型选手”。

这一路的氛围也从“感情磨合”瞬间过渡到“学习探讨”。

谈起凝聚态,这就很快扯到其中最热门的“拓扑材料”方面了。

如果凝聚态的概念常人还能勉强理解,那理解拓扑几乎是不可能了,它本身就是艰涩的高等数学概念。

但身为坚持“费曼学习法”的李峥,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很高的。

对他来说,吃透一个概念的终极标准是——

能在50个字以内,解释给刘新。

上至广义相对论,下至俄罗斯小学微积分。

当然,基于刘新的知识结构,这类解释总是要忽略一些严谨性,用一些接地气的比喻。

比如拓扑材料,翻译给刘新的话,就只能粗暴地成为“耐草材料”了。

所谓耐草材料,就是你不管怎么扭曲它,撕扯它,冻它烫它电击它,它的性质都能完美如初,没有一丝改变。

理论上,甚至你可以将它的原子排成一条一维直线,它的本质却可以依旧与最初无二。

可以说是一种量子味儿很浓的宏观展现了。

前沿就是这样,本来已经是材料学、物理、化学的多人运动了,然而精细到拓扑材料这里,就连量子物理也兴致勃勃参与了进来。

……

雾山脚下的停车场,当李峥停稳车子的时候,已是大汗淋漓。

并不是开车累,而是聊的爽。

果然,学习才是最极致的享受。

与学院里的人一起研究固然开心,但那个节奏还是太老年了,哪有跟静静碰撞香啊。

同样,林逾静也重新体会到了高中时薄汗透轻衫的窒息感。

大学之所以平淡而无聊……

原来只是因为渣味儿不够!

“果然啊……我们搞错了。”李峥关上发动机,振振点头,“男女朋友那一套去死吧……学习,我果然还是只想和你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