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迅雷(第2/3页)

窦世英觉得自己能理解窦昭的心情。

窦昭的婚姻大事,就是因为有东窦插手,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窦明小的时候,窦昭还曾照顾过她,她却做出如此薄情寡义的事来,也难怪窦昭伤心,一是暂时不想再谈婚嫁之事,二是怕自己急冲冲地把她随便嫁了,以后的日子更艰难。

“放心,放心!”窦世英忙向窦昭保证,“我肯定不会把你的终身大事当儿戏的。”

如果男方是他亲自相看过,不但品貌出众,而且才干非凡,想必窦昭也会愿意的。

他很想把英国公世子的事告诉窦昭,但想到这事儿八字还没有一撇,若是让窦昭空欢喜一场,岂不是让她更难堪?

窦世英忍了又忍,这才把话压在了心底,草草地和窦昭闲聊了几句话就回了书房。

他让人悄悄请了舅母过来,把陶器重作媒的事告诉了舅母。

陶器重是英国公府的幕僚,为了巴结窦世英给窦昭作媒,也就不足为奇了。

她只是怀疑窦世英的眼光:“您真的去相看过了?”

“这么大的事,我还会骗您不成?”窦世英像怕被人听见传到了槐树胡同去似的,屋里没人服侍也压低了三分声音,“我还特意去拜访了我的同科,他说常看见宋砚堂在皇上身边服侍,待人一向彬彬有礼、谦和恭谨,虽然性子有点冷,但从不谈人是非,是个十分懂得进退,知晓分寸的少年显贵。”又道,“外面还不是把我们寿姑传得十分不堪,可你我都知道,这件事与寿姑有何关系?所以说,谣言止于智者,是句再明白不过的话了。”

人的心一偏,就常常会在不经意为其说好话,为其开脱。

舅母还是有些不放心,道:“量媒量媒,这说媒也要看看说媒的人是怎样的品行,那陶器重若是再来家里说项,您让我也见见。”

窦世英点头应喏,愁道:“也不知道那陶器重什么时候再来?五堂兄既然看中了纪家,肯定会想办法让我应允的,这件事不但要快,还得瞒着槐树胡同……”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有小厮进来禀道:“老爷,纪家的老太爷派人来给您下请帖,请您明天去玉桥胡同听戏。还说,翰林院的几位老大人都去,让您务必光临!”

窦世英和舅母不由交换了一个眼神。

又有小厮进来禀道:“老爷,那位曾和徐大人一起来拜访您的陶先生又来了……”

“快请陶先生进来!”小厮的话音未落,窦世英和舅母已不约而同地急声应道。

※※※※※

“怎样?怎样?”宋宜春在书房里把京都有可能答应宋家婚事的人家重新梳理了一遍,不是找不到和窦家一样合适的人家,只是他们前面在窦家花了很多的时间,再想改弦易辙,只怕是来不及了。

听说陶器重求见,他也顾不得什么,亲自迎了上去。

看见旁边还有服侍的人,满面春风的陶器重给宋宜春行了个礼,意味深长地说了句“恭喜国公爷”。

宋宜春顿时像六月天里喝了碗冰绿豆汤,全身舒坦,不由长长地松了口气。

“先生辛苦了!”他喜不自禁地抚掌,叫小厮把自己珍藏的太平猴魁沏一壶来。

这是对陶器重的一种奖励。

陶器重心头舒畅。

在窦世英面前扮了半天趋炎附势之人,现在终于可以挺直腰杆说话了。

宋宜春忙遣了屋里服侍的,和陶器重密谈。

“窦大人的意思,交换庚帖之类的事不宜宣扬,下定却一定要热热闹闹的,而且在下定的同时把婚书写了,婚期定下来。”陶器重轻声地道,“我想,窦家多半是想在姐妹易嫁之事传出去之前把窦家四小姐嫁了,这样一来,对外也好有个交待,免得落人口实。这倒正好和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宋宜春不住地颔首,觉得这简直是桩“天赐良缘”,道:“我已得了信,皇上十二日会回宫,我们必须得在此之前下聘。若是别人家,肯定会觉得太急,可窦家既然想消弥姐妹易嫁产生的流言蜚语,肯定会答应。等到皇上回宫,木已成舟,皇上难道还能夺臣之婿不成?若是皇上问起,皇上在避暑行宫,我在禁宫,什么风声也没有听到,皇上难道还能治我个不敬之罪不成?不外是让皇上心里有些不痛快,到时候我们多在皇后娘娘面前走动走动,甚至是求了辽王出面帮着说项,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反正皇上的意思是要把宋墨尚了景福公主,打了宁妃的脸,想必皇后娘娘也不会太放在心上。”然后嘱咐陶器重,“事不宜迟,你这就把和窦家定亲的事宜都不动声色地安排好,我明天一早亲自去窦家拜访。窦大人看到我们如此有诚意,应该会很痛快地应了这门亲事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