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婚事(第2/2页)

魏廷瑜也不负窦明所望,几次在她面前赞扬窦明温顺可人。

那时她看见魏廷瑜还会心跳如鼓,所以才特别不能容忍吧?

窦昭咔嚓咔嚓地咬着板票,惹得赵琇如惊呼:“快吐出来,那是坏板栗!”

母亲和舅母都吓了一大跳。

“这孩子,怎么这么馋!”母亲急急地扔掉了窦昭手中的板栗,端了自己面前的茶水让窦昭漱口,“好像从来没吃过板栗似的。”

“孩子哪懂这些。”舅母抱歉地道,“都怪碧如几个没有照顾好寿姑。”然后又训斥了女儿们几句。

母亲自然要拦着。

姑嫂两人自谦了半天,母亲却不敢再让窦昭跟着赵碧如她们了,把她和赵璋如都抱到了炕上玩,亲手帮两人剥着板栗,继续着刚才的话题:“魏廷瑜是侯府世子,我怕田姐姐为难,准备先差个人去京都打听打听,再和公公商量这件事。”

“也好!这样稳妥些。”舅母点头,两人的话题渐渐又转移到了舅舅身上,担心他是不是安全到了京都,歇得好不好,会不会金榜提名等等,直到下午酉时,随车的护院来催“天色不早了,再不启程就赶不回去了”,母亲才依依不舍地辞了舅母。

或许是对父亲落第十分地不满,整个春耕期间父亲都在祖父的指点之下练习制艺,不管是母亲还是王映雪,都不敢去打扰,去看祖母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做为小妾,没有亲戚串门,没有朋友来访,没有妯娌走动,后院的日子是很寂寥的。王映雪来给母亲请过安后,常常会借故在母亲的屋里多坐一会。

母亲对她始终淡淡的,常常是三言两语就把她打发了。

窦昭觉得母亲还是有点在意王映雪。

要是她,就会把小妾留下来让她给自己讲讲笑话,逗个趣,否则岂不是白白养了个人?

不过,有些事得慢慢来。

窦昭现在所思所虑全是和魏廷瑜的婚事。

好比她的出现让母亲活了下来,原来是续弦的王映雪就成了妾。

她和魏廷瑜的婚事会不会也因此有所改变呢?如果不嫁魏廷瑜,她又会嫁给谁呢?

窦昭很想自己的三个孩子。

春风吹过,草木扶苏,从京都传来了好消息。

她的舅舅赵思会试二甲第五名,赐进士出身。

祖父、父亲都很高兴,但最高兴的还是母亲。窦家给赵家送贺礼的时候,她带着窦昭又回了趟娘家。

这次和上一次不同,赵家披红挂彩,像过节似的,人人脸上都透着喜气。

赵璋如拉了窦昭去自己的屋里,从床板后面摸出个油纸包着的玫瑰酥饼:“是镇上的陈举人家送来的,给你吃,可甜了!彭嬷嬷说,我以后想吃多少就有多少,你想吃就来我们家。”

窦昭望着手中已经碎了半边的酥饼,心里热呼呼的,鼻子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

前一世,她甚至不知道赵璋如的名字。

不为别的,就为了这个酥饼,她决定好好地和舅舅一家相处。

母亲喝了点酒,晚上她们就歇在了舅舅家,第二天一大早才往家赶。

“这下好了,”一路上,母亲嘴角都噙着笑,“我们寿姑也有个进士舅舅了。”

她的表情悠然,显得很舒畅。

窦昭为母亲高兴,她问母亲:“舅舅什么时候回来?”

“还要考庶吉士,”母亲笑道,“最早也要过了五月。”

“那我们是不是还来舅舅家?”

“是啊!”

“我喜欢表姐。”

母亲高兴地捧着她的脸直亲,小声叮嘱她:“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你和你表姐她们是最亲的,知道了吗?”

窦昭点头:“比三堂姐还亲。”

母亲不住地点头,夸她聪明,到家的时候亲自抱着她进了二门。

院子里的丁香、玉兰花、芍药、西番莲、紫兰都开了,姹紫嫣红,如火如荼。人行其间,蜂飞蝶舞,暗香浮动。

母亲停下脚步,深深地吸了口气:“今年的花比起往年来开得格外艳丽。”

“是啊!”俞嬷嬷笑得含蓄。

母亲的面孔却冷了下来。

窦昭不禁顺着母亲的目光望过去。

荷塘旁的凉亭里,坐着一男一女。

女的穿了件鹅黄色的春裳,笑颜如花地拿了把团扇,懒懒地依在凉亭的美人靠上,秀丽中透着几分潋滟的风情。

男的清俊隽永,笑盈盈地坐在凉亭中间铺了宣低的石桌前,正对着美人作画,眉宇间有不容错识的欢喜……和满足。

窦昭心中一紧。

母亲已沉着脸,目不斜视地朝前走去。

俞嬷嬷慌忙跟上。

身后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