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3/4页)

他不过是如实阐述,却把冈萨吓得够呛。

一周时间,还不够他知道的工程完成桩基钻孔。

就算是中国援建的其他项目,也没有一周达成现在这般钢管直立的模样。

中国人拼命、超负荷工作的传闻,冈萨走遍每一个援建项目都能从菲律宾同胞口中听到。

规定工作时间之外,菲工们往往需要根据中方技术负责人的要求,继续加班,以免延误工期。

然而,到了完全由中国人建设的桥梁工地。

他才第一次意识到:他不懂得什么叫做拼命。

“为什么要这么赶工?”冈萨的声音没有谴责,只有疑惑,“难道你们是想早点结束工程,回到祖国?”

易兴邦无声笑了笑,看向律风,“这不是更该问律工么。”

全国院出了名的加班狂魔,怎么来到菲律宾还没教会菲国同事为什么?

易兴邦的话题一转,律风都有些不好意思回答。

各国人民都有属于自己的习惯和规则,就像他在英国的时候,绝对不会去问英国人“你们为什么不努力”。

所以,他更不会谴责菲律宾建筑师,为什么周末不上班为国奋斗。

然而,冈萨的求知欲写在脸上,他也不是随便糊弄人的性格。

“早点结束工程回国是一方面。”律风眺望施工中的库坎大桥,“更重要的是,这座桥建设在中菲国际通道上。”

他斟词酌句,回避了库坎大桥是中国的宣言,选择了更能令人接受的方式。

“因为,早一天完成这座桥,中国就能早一天实现给菲律宾的承诺。对建设这座桥梁的中国人来说,库坎大桥不止是菲律宾的桥,更是中菲友谊的桥。”

律风说着,自己都笑起来。

“为了友谊,我们当然会竭尽全力。”

冈萨当然清楚中国人为什么重视库坎大桥。

中菲国际通道将会通过无数中国继续进口的物资,满足庞大的中国市场需求,所以才会调集了上百位中国工人,一路从瀑帕修到库坎。

可是,律风说得那么真诚,笑容里带着骄傲。

令他更愿意去相信这些中国人日夜兼程、竭尽全力,为的是一份国际友谊。

冈萨对中国速度的惊叹,得到了唯一答案。

中国人可以因为中国需要,在任何国家的土地上奋斗拼搏。

这对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冈萨来说,觉得羡慕又羞愧。

因为,桥是中国人建的。

桥会通过中国人需要的货物。

但是桥,会留在菲律宾大地上,成为伟大的复苏计划一环,激活菲律宾的经济建设。

中国人尚且如此努力,而他作为菲律宾人,是不是过于散漫?

他们游览了库坎大桥建设现场,易兴邦给他们做导游的中途就被技术人员带走查看情况。

律风和冈萨在周围转了转,没有等到易总工回来,便准备乘车原路返回。

律风系好安全带,冈萨问了一个问题。

“律先生,库坎大桥对于易先生来说,是必须尽快完成的项目。那么,鱼平大桥对于您来说,也是这样吗?”

“当然。”律风平静看他,“不会有建设者,不希望自己的项目早日完工。”

周末的库坎大桥一日游,成为了律风和殷以乔的夜话主题。

那座建设得热火朝天的桥梁,也许要不了多久,又会霸占国内外新闻,为中国援建添上新的光彩。

第二天,律风接到了冈萨的电话。

“律先生,您可以接收一下我发来的邮件,帮我看一看设计有没有问题吗?”

他没有说什么设计,可律风点开邮件,便见到了熟悉的结构。

鱼平大桥止步于周五下班时间的围堰方案图,经过冈萨的绘制,按照他的想法圆满完成。

粗细不一的线条外,还有菲律宾人的认真标注。

“这里有点问题”“偏差值是0.9还是0.8?”“八孔方案更适合菲律宾吊装塔规格,如果中方有更适合的吊装塔,请指出。”

律风一条一条看,随手打开软件,循着冈萨的标注,慢慢修改存在问题的部分。

冈萨是菲律宾建筑师里,学习最认真,进步最快的人。

但他稳定965的工作时间,根本达不到律风想要的效率。

现在,一张详尽的淤泥围堰筑基设计图,经过律风修改,终于敲定了最终方案。

他把图纸返给冈萨,还没拨出电话。

冈萨的电话又打了过来,好像一直守在电脑旁。

“您这么快就改好了?我看看……哦,原来是这样!”

“这部分的设计应该可以按照我修改后的方案,递交审核。”律风说,“明天早上,我们可以做一做基桩受力模型。”

“受力模型?了解了。”冈萨的认真回答,“我今晚做一个初步估算,明天您再看一看有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