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新时代的美好记忆(第2/3页)

他们在立安港人少寂静的西餐厅,吃到夜幕降临。

将车停在车库后,再慢慢沿着酒店长廊厅堂,迎着夜风谈论未来的旅游区。

“政府做的是长远规划,在一两年内,建设立南海隧道最近的广场,同时移居附近的村民农家。再花上五六年时间,完整地建设整座南海隧道综合旅游区。”

有横跨南海的旅游大巴,有与高铁集团合作签订的旅游专列,还有囊括了立安港从古到今,从船舶到隧道大桥的全部历史。

“他们很有意思。”殷以乔难得会去夸提要求的甲方,“每一个都不是立安港本地人,却能条理清晰地讲述出立安港从小渔村发展成沿海港口的历史。抗倭英雄、抗战将领,还有带领小渔村远走海峡船夫故事,他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好好的甲方乙方碰头会,像极了故事会。

政府领导们气氛融洽的展望着未来,讲述着立安港动人的历史和发展,说得口干舌燥。

哪怕都是外乡调任的领导,也对这片任职的土地充满了深情,脸上赞同与附和同事的表情,绝无半点儿虚情假意。

这在殷以乔看来,是极为不可思议的事情。

却在碰头会上,热情洋溢地发生着。

国内官员与资本政客大相径庭,好像如此广博辽阔的土地,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他们的故乡。

建设好故乡,便是分内之事,必定竭尽全力。

律风听着立安港谋求发展、勇往直前的过去,就跟听中国千千万万城市乡村变迁似的,充满了感慨和骄傲。

一座城市的拔地而起,永远离不开故事里的那些人付出的努力。

他们聊着旅游区的规划,立安港的过去、未来,并没有什么外乡人的隔阂。

到达二十七层酒店,直达殷以乔定下的房间,律风便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位见到南海隧道综合旅游区的人。

宽大的笔记本电脑屏幕里,透出了沿海城市特有的碧空湛蓝。

拥抱着陆地的弧度,与南海隧道铁灰色快海桥梁紧密相连。

俯瞰之下,城市里隐约透出石青碧绿的生机,金色沙滩、茂密树林,完美保留了立安港现有的自然风景,又在风景之中添上了数笔靓丽和谐的亮光。

宽阔的广场,如同南海浸润陆地,形成的浅蓝内海。

错落环绕的高低楼宇,好似散在浅淡内海旁的岩石、暗礁,被海浪冲刷出尖锐或平坦的边缘,又偏偏在顶层、侧边,带着一抹深邃的绿意。

律风稍稍靠近,就能看清那些微缩的建筑真身。

商业街道以独特的曲线,蜿蜒汇聚,勾勒出银色河流。

五星酒店没有任何市侩味道,反倒令律风觉察出了一点儿树影交错的自然和谐。

博物馆静谧矗立在浅海广场附近,与南海隧道遥相呼应。

这座博物馆不是大多数场馆建筑一样宽阔低矮,而是高出周围一大截。

一层一层如宝塔般堆砌起来,像极了岸边石块铸造的灯塔,在茂密绿色之中,眺望了南海几千年,长出了油绿的青苔。

它奇特的造型吸引了律风全部注意力。

视线以它为准心稍稍外展,就能见到整片区域都被深邃的植被覆盖,偶尔透出的冰冷坚硬质感,如同贯穿海洋的铁灰色大桥散落在岸边的星星点点,汇聚成了一幅完整画卷。

“师兄,你在做山水建筑风格?”律风能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

那些耗费了大量精力去点缀描绘的景观植物,正是旅游区最重要的主角,它们与蓝天白云一起,交汇出青绿银灰的柔和光亮。

“嗯。”殷以乔毫不惊讶地肯定道,“我做了一点类似于《山水逍遥》的尝试。”

融物于景,还城市以自然。

碧海蓝天的立安港,最适合这样色彩浅淡,青绿优雅的格调。

他修长手指划过旅游区的通道,解释着自己的设计理念。

“这些矮楼是岩石,高楼是山峰,道路是溪流,广场是海隅。城市的通路,从远处山峰顺流而下,经过旅游区一片片岩石沙滩,积起一滩浅色海域,最终汇聚到南海之中。”

美好的景象正如他描绘的那样,最大限度保持了立安港的美丽海色,又保证了四通八达的旅游需求。

律风的视线,一直落在突兀的宝塔型建筑上。

“博物馆呢?”他问。

殷以乔笑着给出了博物馆的近景,“是灯塔。”

海洋里的船舶,离不开灯塔的指引。

这里的未来发展,离不开这座架设在南海上的大桥。

清晰详细的设计,能让律风近距离看清层层叠起的博物馆外壁。

复古的石砌风格,每一层“缝隙”都留有顽强的生命力,编织出一片绿意。

顶层留有宽阔的了望台,好像到了夜晚,灯火就会亮起,为海中乘夜航行的船舶,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