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2/3页)

本来,他们说这简单省事还轻松,冯主任不太信。

结果,这群恨不得天天宅在办公室,永远都不接项目的人,都对这平坦无波的海洋动心,主动请缨参与项目了。

他马上信了。

冯主任把资料递给律风,“看来这数据真的有问题。”

“嗯。”律风收回资料说,“所以我才想找点跨海桥的实验数据,看看究竟差距有多大。”

设计师们垂涎的事少风险小的项目,回到了律风手里。

杜志学都惊了,“这是律工的项目?”

“到底哪个地方又要建跨海大桥了?”

律风也不介意和同事分享情报,直接说道:“澎洲群岛。”

“草!这不可能!”

杜志学赌上自己十年跨海大桥设计经验,拍桌而起,原地跳得三丈高。

“澎洲群岛的台风、浪涌、急流、水速、暗礁、淤泥沉积数据得在上面翻十倍!”

“啊不!至少二十!”

“那儿怎么能建桥啊?”

做过跨海大桥设计的人,最恨海洋复杂的情况。

水流冲刷桥墩,就必须考虑桥墩腐蚀性寿命期限。

浪涌急流存在,就得想想桥拱间距与水流惯性之间的影响。

而且,跨海桥又要保航道、又要保生态,天空之下飞机航线同时来插一脚,能把设计师乌黑头发弄掉半壁江山。

最后,再来全年无休七级大风,吹起十米海浪。

那简直了。

美不胜收。

钻研了好几天数据的律风,终于得到了有效进展——

数据有问题,根本不能用。

果然项目委员会给的考察不会轻松,但他没想到,连数据都假得风平浪静,任何一个跨海大桥设计师都不会信。

于是,踩着准点下班的律风,路上都在深思。

这到底是委员会放水,让他设计出方案就准许通过的裙带关系策略……

还是暗藏在海平面之下南海隧道风起云涌、纷争不断的真实现状?

殷以乔驱车回家,发现律风竟然在厨房。

可惜,他不是勤劳贤惠地做饭,而是一脸深沉地盯着案板上的青椒,似乎在思考怎么用它做成一顿美味的青椒拌饭。

“你怎么了?”殷以乔不得不伸手,把青椒撤下来,换上了解冻的牛排。

律风抓了抓头发,烦恼地让开道,靠在墙边不吭声。

“项目不顺利?同事不配合?设计有缺陷?”

殷以乔随口问,同时熟练地用油热锅。

没等到律风的回答,却等到了一片沉默。

情况比殷以乔想象的更严重。

可他仍是煎牛排、打好蛋,在有条不紊的做饭声响里,等待律风主动开口。

牛排端上桌,律风连切割晚餐都显得魂不守舍。

终于,他皱着眉出声道:“师兄,什么情况才会糟糕到,测量给你的全是假数据。”

殷以乔听着不太妙。

建筑行业的任何数据细微误差,都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计算失误的承载力,被忽视的风载荷,乃至无法预估的地理环境变化以及暴雪洪涝,全敲响过建筑事故灾难的警钟。

更不用说,假数据了。

“国院得到了假数据?”殷以乔的语气不由自主凝重。

律风有些食不知味,“不,是我得到了假数据。”

虽然南海隧道项目的资料,经过国院传递给他,但是毫无疑问,只有他需要这些东西。

那么,他便会忍不住去想。

如果这也算考验,到底是谁想考验他?

翁承先慈祥的身影浮现在眼前,又被他狠狠压了回去。

律风说道:“我想去的项目有点复杂,听院长的意思是,里面很多派系纷争,各有各的利益,根本不齐心。”

他叹息一声,将牛肉塞进嘴巴,咀嚼得两颊鼓鼓。

直到仔细咽了下去,他才继续说道:“我不喜欢这种气氛。”

会议争吵,甲方乙方。

他在英国学习工作,见过太多这样的项目,参与的各方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争辩。

建筑要建,但是得完全按照甲方需求。

设计要改,甚至很可能和最初的构想截然不同。

仿佛在这个行业,只有成为杰出一辈,才会获得尊重。

使他满心喜欢,又满身疲惫。

然而,律风回国之后,在国家设计院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支持,见识了最优秀的集体,更明白了“团结一致”的真正含义。

他们可以为了更好的实现桥梁建设,吵吵闹闹。

却绝不会从中作梗,阻止律风去实现一个天方夜谭。

数据是一切的基础。

没有数据就不可能有设计,更谈不上建设。

他满怀期待想要进入南海隧道项目,没想到他面临的考验根本不是设计方案。

而是一堆根本不可信任的数据。

因为工作,他们晚饭都吃得沉默且闷闷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