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凤求凰(第2/3页)

“什么羡慕不来?”

多宝遂冲发问的赵公明招了招手,附耳道,

“师弟莫说我坑你。你要真的害怕被老师责难,为兄可给你指一条明路。”

赵公明眼一亮,“大师兄请说。”

“在老师见到你之前,先求好小师妹帮你说情。”

“小师妹?为何?”

大师兄笑呵呵摇头晃脑,“不可说,不可说。时机到了你自然知晓。”

赵公明:……

莫名觉着,大师兄装逼的神态,宛若头顶生金光——像极了佛门忽悠人去极乐世界的样子。

错觉,绝对是错觉。

虽然觉得多宝的态度奇怪,但大师兄处事稳妥靠谱的形象深入人心。待几个师妹出了大阵,赵公明还是在多宝的担保下暗搓搓找了婵玉。

听了赵公明的话,婵玉窘迫了一下,随即保证会帮他求情,让他放心。

而后善意地提示,日后见了教主千万别主动提这事。他若不提,过了也就过了。若是提了……保不得圣人容易恼羞成怒,重重追究他不敲门而入的放肆。

赵公明表示小师妹说的话跟大师兄一样,他不提便是。

原以为这回紫霄宫之议还跟上次那样,十来天就结束。谁知在东海海眼守了一个月,没有等回来圣人,却等来了周兵围困朝歌的消息。

传讯而来的,是身处周营的敖丙和哪吒。

只因金灵圣母之徒闻太师,欲死守朝歌。有元始天尊定下不得同门相残的规定,他们这些三代弟子颇有些束手束脚。只好传讯与金灵圣母,让她亲自去管教徒弟。

截教护徒是一脉相承,金灵圣母对闻仲也是关切的。得此消息,低叹一声,随即就打算去朝歌提人。

婵玉想着自己在凡间还有许多熟人,闲着也是闲着,便与金灵圣母一起去了朝歌。

尔时正值春三月,草长莺飞,繁荣兴茂。

天下八百诸侯,各处小诸侯不计,共合人马一百六十万齐聚朝歌城下。婵玉至时,便见得城外行营方正,遍地兵山。好不威风。

偌大个朝歌城,在重兵围困之下已然是大厦将倾,回天乏力。

悬立于朝歌城外,金灵圣母便唤出了闻仲。

闻仲与她,在俗家也算是长辈。婵玉不好多听,看见闻仲骑着墨麒麟出来,便躲去了周营。

红衣少女似一缕清风,无声而至。

只因不想太过声张,又惹来一众三代弟子拜见,扰乱了秩序。遂刻意用灵力模糊了身形。纵与巡逻士兵擦身而过,也没人去关注她。

本想去看看自家父兄,不料营里诸侯太多,行营交错。走了几步竟迷失了方向。

才犹豫是不是找个人问问,忽听得一阵琴音自高处传来,极为悦耳。好一似流水蜿蜒,清幽古静,又藏了些许愁绪,委婉连绵。

婵玉心中一动,只觉那琴声不凡,竟连自己准圣的心念也能为之触动。便舍了原定计划,顺着琴音传来的地方走去。

百来步后,爬上个小土坡。见一男子,坐在高处的石上抚琴。

婵玉见其人丰姿都雅,目秀眉清。除了气质更成熟内敛,外貌与当年在汜水关外初见的模样竟也没有太大差别。仍似那春日和煦的微风,温文尔雅。

琴音在婵玉到来后戛然而止。

伯邑考放下琴,轻轻挥袖扫去身侧的石面上落下的花叶。语声温和,淡淡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既然来了,何不坐下听琴?”

说来也是奇异,今日的伯邑考,昔日的姬昌。分明都是凡人,却能在抚琴时察觉到修士的存在。莫不真是抚琴时心静通了灵,才能有这般神异?

婵玉心里惊奇,倒也无需躲藏。

便走过去,现出身形,施施然往石上一坐。笑道,“姬家哥哥扫榻以待,我只好厚着脸皮坐下了。”

看清婵玉的模样,伯邑考面上露出些惊喜之色。

“原来是婵玉妹妹。上回得妹妹所救,一直不曾当面谢过。未曾想还有得见之时。”

婵玉见他要拜谢,连忙摆手,轻笑道,“我为听琴而来,哥哥若是要谢,就请为我奏上一曲吧。”

伯邑考微怔,旋即含笑应下。重新坐在石上,静默片刻。温柔的眉眼看了看身侧一脸好奇的红衣少女,方抚弦奏响。

那琴音与先前的清幽宁静不同。似凤鸟轻啼,音节流亮。旋律旖旎绵邈,而不失清透明快。如诉如慕,似将某种隐秘的心情寄予琴音,娓娓道来。

琴音渐入得妙处,万籁俱寂。忽听得半空一声凤鸣,好似金声玉振,与琴音相和。

婵玉仰头,便见得一团五色云气盘旋,斑斓彩羽隐隐若现。盘旋着,降下五彩灵光,映着琴音,如梦似幻。

一曲奏罢,翠衣的青年飘然而下。

放下瑶琴的伯邑考看着那风华绝代凤眼薄唇的青年,淡笑道了声,“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