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明确认知(第2/3页)

对待这么无聊的事情,田信自然不会在意,见两个儿子渐渐长大又是想象力、好奇日增长的年纪,就主动让李严这里制作陶俑、瓷俑武士,还有官吏、士民男女、老幼等等形象的陶瓷俑,以供孩子游戏使用。

热闹的宫廷生活向外流传的过程中自然会变形,且变的很是离奇。

托孙权‘伥鬼’之福,还有三光道各种主动推动的神话式的流言、传说,使田信有了一种御使鬼神、控制人心的神话力量。

仿佛他每制作象征一个人的泥偶、陶瓷俑,那就会得到这个人的忠诚,如操控傀儡一样控制对方;甚至就连田信亲自书写你的名字,也会拥有控制你的能力……传的神乎其神。

就连许多夷兵营、湘军出身的中高层军吏也有相关的言论表示认同……对于这类流言传说,田信没有进行打击,也打击不了。

凡是有一点判断力的朝廷中高层官吏,自然知道这只是流言。

他真有那么厉害,也不至于亲自搏杀,也不至于主动佩戴口罩。

可事情一旦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即便许多人知道是夸张的流传,也很难站出来反驳,即便反驳,声音也很是渺小,会被广大的士民忽视。

相对于正常的言论,广大的士民更喜欢猎奇、神神道道、鬼神之类的东西。

譬如《西游记》正以一种极快的手抄传播方式在关中蔓延……如果是法律相关的书册,估计朝廷印刷、分发,许多人也不想排队去领。

法律是很讲究逻辑的东西,对许多士人来说,不是有律令书册就能自学的,这个真的需要导师逐句逐段的解释。

好在社会没有进行大分工,律令学习相对简单一些。

可比起学习枯燥的律令,广大士民,乃至是官吏更倾向学习神神道道的东西。

原因简单,除了简单好奇心外,学习律法是适应集体,而学习、研究鬼神之类的东西是能强大自身,或许能超脱俗事的困扰,并战胜古往今来一切文明的最终恐惧。

兵主信仰为主的三光道,在各个阶层的发展已经有一些失控……别人要对付三光道很困难,可田信反手就能灭了三光道中高层的影响力。

对付这种崇尚鬼神学说为自己谋利的集体,借鬼神之手就能轻易瓦解。

甚至田信一句话,三光道的中高层就要面临一场火刑考核……能兵主庇佑通过火刑的,那肯定是兵主庇佑的;若无法通过火刑考核,那势必是骗子。

火刑太残酷,也可以改为兵刑。

一刀斩断脖子,脖子能弥合接上,那肯定是兵主庇护……若不能,肯定是骗子啦。

可现在还不是处理三光道的时候,等北方全面稳定后,再着手处理三光道不迟。得扒掉这些人自己往自己头上堆积的神秘光环,要化神秘主义为世俗主义。

专制时代就是这样的方便,作为开国之君,几乎犹如行走人间的神明,很多事情一言可兴,一言可除。

这也是田信软禁先帝子孙,朝廷全面投降后发现的真相。

失去先帝、朝廷的掣肘、制衡以后,他能做太多的事情……唯一需要顾虑的是客观的生产力发展问题,以及国民思想的承受能力。

正因为无人可以掣肘,没有切实的力量、规矩进行约束;所以很容易大跨步做事,进而脱离实际,引发类似王莽的灾难。

田信努力适应这种近乎无限的权力,以免在使用过程中迷失。

保持清醒和自我约束,似乎才是今后最重要的事情;代汉、灭魏、扩展南洋,似乎都是次一级的目标。

作为今后国家的心脏,他这里若失控,那再大的帝国,也如海滩上的沙雕城堡,会被浪潮淹没、侵蚀、坍塌一空。

因此代汉、灭魏两件事情或许可以再拖一拖,表面上的汉室朝廷继续存在,能让他逐步适应这种专制、无限制的权力;而魏国的存在,能让他熟悉权力运用的规则。

否则灭魏后,国家陷入长期休养,没有一个稳定的外敌……那很多基于战争需求的人事妥协也就无法再约束他,妥协本身就是一种规矩、礼仪。

不需要妥协,也就无法学习、适应这种规矩。

这种规矩总结下来就是一个礼,也是宪,是法,是程序、秩序,如同解答求知的方程式、公式。

治理国家不能用发种种大宏愿的方式,应该套用各种公式。

公式即是对自我的约束,也是对臣民的约束……凡是不符合公式的官吏、臣民,予以打击、更替即可。

暂停代汉,是一个在田信心中盘桓很久的念头……所以年初时明明可以调整施工侧重点,将力量转移到宫殿方面,可田信没有,也忽视、压制了相关的提议。